南韓濟州航空一架波音737-800客機昨天降落全羅南道務安機場時疑似遭到鳥擊,在沒有放下起落架的情況下,以機腹著地並撞上跑道圍牆,造成機上179人罹難的嚴重空難;與此同時,荷蘭航空與濟州航空也先後發生737-800的起降問題。對此,有學者今天(30日)受訪時認為,整起事故不必然與鳥擊有因果關係。
南韓務安機場塔台29日上午8時57分向濟州航空一架波音737-800客機發出鳥擊預警後2分鐘,機長發出求救訊號,並在嘗試降落後重飛,最後在9時03分以機腹著陸並撞上跑道圍牆,造成機上僅有2名空服員生還的重大空難。
與此同時,荷蘭航空一架737-800同樣在28日於挪威奧斯陸迫降並衝出跑道;濟州航空另一架同型機則在30日於首爾起飛後,發現起落架有問題而返航。引發外界關切究竟濟州航空這起空難是鳥擊造成?還是飛機本身有問題?
對此,朝陽科技大學飛行與民航人員技術系主任盧衍良30日受訪指出,絕大多數的鳥類在客機的巡航高度都無法自主呼吸,因此飛機在1萬呎以下起降時,遭遇鳥擊的機率較高。但也因此,航空器都會配備許多備援裝置,讓飛機即使有一個發動機遭遇鳥擊,另一個發動機依然能正常運作;尤其737-800已運作多年,市占率也相當高,不應出現單一發動機遭遇鳥擊就發生如此嚴重的後果。
因此盧衍良研判,這起空難是否與鳥擊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仍有待釐清,何況除非這個鳥擊造成整個液壓系統故障,導致起落架放不下來,但從影片觀察,液壓系統並未失效。他說:『(原音)但是這個液壓系統它事實上是有備援機制的,不應該因為單一的發動機故障之後,就導致整個液壓系統的失效。那再加上從遭遇鳥擊的那個影片,其實它的襟翼,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外形,是放出來的狀態;那最後在跑道上磨擦、高速滑行的過程,它的外形事實上是沒有出來的。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其實駕駛員有操作過收外形的動作,那如果能夠收外形的話,就意味著液壓系統應該是正常的!』
盧衍良也指出,事實上為了預防鳥擊,全球各機場都會不定時採取雷射光、超音波、空氣槍或攔截網等作為來驅鳥。因此目前很難在第一時間理解這起空難的原因,恐有待黑盒子才能解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