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位全方位經營的大學生

學生諮商中心輔導老師 翁樹澍

小均(化名)是某系二年級的同學,這學期修了22學分的課,活潑外向的她擔任某社團的幹部,還在大里某餐廳打工。開學之初還覺得有很多空閒可以看看課外書、上網打屁、和男朋友去唱卡拉OK。最近社團要公演,身為總召的她常常要開會到晚上十時;加上打工的餐廳一到假日生意特別好,老闆要求小均假日一定得到班,則扣薪水;眼看期中考就快到了,各科老師要求課堂分組報告、平時作業、期中報告、考試都集中在這一兩周,面對八、九科厚厚、從未好好溫習的課本、尚未動工的作業、報告,小均不知如何下手,常常坐在書桌前,好像看了2小時的書,但是心理盤算著社團未完成的工作、打工餐廳裡複雜的人際關係,根本無法理解課本裡的各項理論、腦中一片空白…
-------------------------------------------------------------------------------------------------------
課業、社團、愛情都是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加上打工可以「改善生活品質」、「增加社會經驗」的吸引力,很多同學都和小均一樣感嘆「時間不夠用」!
同學們共同的惡夢是:大學裡的學科,常常指定原文書課本、及一大串的參考書目,不像高中(職)時一門課程只有一本教科書;老師的教學、考評都傾向多元活潑:分組上台報告、平時作業、期中報告、期末考,不像高中(職)時聽老師講課、期中、期末隨便考一考就可以了。但很多同學仍然因循「講光抄、背多分」的學習策略,不會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講、下課後立即複習,而將平時的課餘時間填上各種課餘的活動:打工、談戀愛、聯誼、社團、休閒;而將所修習各門學科老師要求的作業、報告、考試至於腦後,心想只要在各項作業、報告、考試時間截止前花一兩天的時間臨時抱佛腳,就可以交差了事。但往往到了期中、期末考前發現有一大堆的課業要求「突然湧現」,然後就在「悔恨交加」的心情中,敷衍各項作業;通宵達旦的死K平日未曾翻閱的空白書頁,應付事關生死的期中、期末考,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心中抱定決心:「這學期沒有好好規劃才會落此下場,下學期一定要好好安排時間、努力唸書,以免重蹈覆轍……」但新的一學期一開始,似乎又忘了上學期的教訓,一切又回到原點開始另一個惡性的循環。
若你真心想找出自己在大學課業學習上遭遇哪些問題,請在認真思考下列問題、誠實對自己回答:
1. 來大學唸書原因是師長的恐嚇(大學生滿街跑、高職生會找不到工作!)、父母的堅持(我們家的孩子至少都要大學畢業)還是你的主意(我想開拓視野、實現不同的人生理想)?你對課業所抱持的心態如何(生平無大志只求60分、或是希望在大學畢業前充實專業技能,以便在未來的職場上與人一爭長短)?
2. 來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唸書、玩樂、打工或是談戀愛?自己在時間的分配上是否能依其輕重緩急做不同的安排?還是本末倒置?
3. 唸書時是否能集中注意力或是容易被分心?心情是否平靜或是被容易被雜事所干擾?
4. 在課業預習、聽講、複習、搜尋資料、撰寫報告的過程中是否能有效掌握書本、參考資料的重點?
5. 在搜尋文獻、閱讀資料、撰寫報告的過程中是否能將資料有效的分類、意義化、綜合比較成為有用的資訊?
6. 是否會運用圖書館、網路資源、合作學習、學長姊課堂筆記及各種「記憶術」來幫助自己的學習與記憶?
7. 是否養成在上課當日完成複習、整理課堂筆記;考前運用考古題庫自我練習的習慣?
8. 面對不同學科、考試題型(證明、申論、實作、簡答、選擇)你是否會發展出不同的準備及答題策略?
想成為一個「全方位」的大學生,希望自己能在課業、社團、愛情、打工四方面從容自在且能滿載而歸,其關鍵就在掌握以下的「學習策略」:

一、引發學習動機與樹立正確學習態度:
1. 認真思考所讀科系是否符合自己真正的興趣?若不是請和師長、父母、輔導老師討論轉系、插班的可能性並積極的付諸實行。
2. 學習的理由不是為了父母的期待和拿獎學金,而是增強自己的專業素養,方能在日後的工作上有基本的競爭力。
3. 各項作業均至少分配一、到兩周的時間蒐集資料、分組討論、預演報告,並於上台報告前主動老師約定討論的時間,並虛心接受老師的指正及早修改。

二、積極有效的時間管理:
1. 每學期初個學科的第一堂課一定要出席,拿到各科老師的授課大綱後,立即將各科的考試、作業繳交時間彙整於你的日曆記事本。
2. 再將各課程要求的平時作業、課堂口頭報告依個人興趣及分散壓力原則,將這些作業平均分配於學期中的每一周,切忌將所有的作業均集中於期中期末考前兩周。
3. 將學習的事務訂定優先順序,不論社團、愛情、打工有多忙碌,每天規律安排2至3小時在上完課記憶猶新之時預習、複習、整理筆記、搜尋資料、閱讀文獻和同學討論功課。
4. 排定每日、每周的課業作息表,並安排周末休息、彈性時間,以應付突發狀況,堅定我們的信心,就是成功的第一步,當喪失信心時,應告訴自己我也會犯錯。
5. 每天可抽空做些運動,例如打球、慢跑之類的活動。

三、處理面對課業的焦慮
1.學習時可經常複習前面自己比較熟悉的部分,以增加信心;焦慮不安時,慢慢的呼吸可以幫助你鎮靜下來。
2.利用放鬆的技巧和練習控制自我來進入讀書的氣氛;為了避免慌張,可重覆簡單的肌肉動作,以減輕壓力。
3.當心情不好時,可適度改變原有的進度。

四、循序漸進訓練自己專心學習:
1. 較隱密的地方,精神較能集中;書桌應保持整齊清潔,避免放置多餘的東西。
2. 古典音樂是學習的催化劑;嘈雜的音樂易降低學習效率。
3. 學習的環境應保持良好的照明,以保護眼睛;可在牆上貼一些勵志小語。
4. 調整你的學習環境,使你可以隨手取得教材,並利用視覺和聽力的配合,可使注意力集中。
5. 由20分鐘開始,每次增加五分鐘,慢慢延長至60分鐘休息一次,讓自己能進入享受閱讀、學習的樂趣而不被分心。

五、練習掌握學習材料之要點:
1.對自己所做的筆記和所提的問題要有信心;對重要的問題可以用筆加以標示。
2.對教師講解的重點做筆記;查看辭典、工具書應預測此一專有名詞之意義。
3.閱讀課本時要學習速讀、瀏覽的技巧,劃線應在第二次閱讀時才做。筆記應貼上索引,並寫下摘要。
4.背英文單字時,可製作一些小卡片以便隨時隨地複習。

六、強化訊息處理能力:
1. 充足的睡眠、勤作筆記可增加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午睡片刻可以增加下午至晚上的學習效率
2. 有效的組織你的學習教材;利用活頁夾記錄和建立檔案做為索引。
3. 在讀取每章節前先思考其內容的可能問題;依據時間序和樹狀觀念組織所閱讀的資料。
4.主動積極的求學「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廣泛的閱讀各科老師所推薦之參考書目、專業期刊、不斷的提問並尋求解答,以訓練自己思考、判斷的能力。而不是「被動、因循、敷衍、應付」的面對學科的各項作業與考試。

七、練習學習輔助術、強化學習效果:
1.學習的效果取決於質而非量;休息時間便要好好休息,才能幫助頭腦清醒。
2.將你感覺最清醒和體力最佳的時段排上讀書時間。
3.靈活運用團體學習:將好成績的同學當作參考書;將自己已經學會的知識教授於不懂的同學是最佳的複習。
4.老師才是最佳的學習諮詢;在課堂上對於不瞭解的地方一定要發問。

八、自我測驗、檢核學習成效及缺失:
1. 善用課本每章後所附的習作、思考問題、測驗題目,有助提高學習效率。
2. 向學長姐借各科筆記、考古題,考前運用考古題庫自我練習,增強解題能力。

九、掌握不同學科、運用不同考試策略:
1. 同類型的科目(法政、文史要背誦者;理化、數學要演算、證明者)應分開閱讀。
2. 不同類型的科目準備及應試的技巧可以請教任課老師,相信在您逐漸習慣、熟練上述學習策略後,能在課業學習的效率及效果上有長足的進步,也能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去經營你的愛情、社團甚或打工,讓你的大學生活更多采多姿,祝您能成為一位「全方位經營」的大學生。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