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管系推動幼老共園 世代共學受好評

【本報訊】為了倡導家庭世代同樂共學,喚起各界對於親情及孝道的重視,並增進祖孫相處時光,銀髮產業管理系也積極響應,走入社區推動「幼老共園」社會創新計畫,陸續在台中市多所幼兒園辦理「幼老共園一日體驗營」活動,透過幼老共學、共伴的機會,增進祖孫雙向家庭世代關係的交流與學習,表達對彼此的關懷和感恩,凝聚家庭情感,頗受好評。
校長鄭道明表示,由於現代小家庭化社會,有高達85%的幼兒未能與祖父母同住相處,相對上互動的機會也就較少,透過「幼老共園」社會創新的概念,可以運用幼兒園在地化的特性及少子化所產生的閒置空間,輔導設立銀髮日托安親班,針對超高齡身體尚能自理的長者,提供日間托老的服務,同時避免長輩白天獨自在家發生危險,營造一個能讓子女安心的托老環境。
幼老共園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主持人鄭堯任老師表示,台灣Slow-go族的人口愈來愈多,這群80歲以上尚能自理的長者,大多無法行動自如,但尚不需看護陪伴或到長照機構去,因此剛好可運用幼兒園的閒置空間設立符合Slow-go族群長者需要的銀髮日托班,提供周一至周五如同幼兒園的作息概念,給年邁長者一個學堂式的托老服務,讓長者能有健康、充實、快樂的晚年生活,並能有效延緩失能而掉入長照階段,也讓中年子女能安心就業。
 此外,幼老共園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就是能讓幼兒與長者鄰班學習,並在課外時間安排互訪活動,亦或於幼兒班安排每週一堂與長者共學的特色主題課程;除了能培養孩子敬老尊賢的美德,孩子亦能從長輩生命歷程中獲得薪傳的價值。學研產中心主任周文智認為,幼老共學是一種跨域創新的課程模式,本校有銀髮產業管理系、幼兒保育系及工業設計系,將結合這三個系共同來推動幼老共學的人才培育及幼老共園的環境建置與教具設計,預計未來這三年能有具體研發成果投入市場需求。
而銀髮產業管理系主任洪瑞英則表示,「幼老共園」社會創新計畫有3年期,第1年主要在中彰投地區推動一日幼老共園體驗營,讓幼兒園及在地社區瞭解其概念;第2年將進一步於幼兒園裡開設一整個學期每週一堂「幼老共學」的課程,驗證幼老共園的價值與可行性;第3年將輔導數個幼兒園正式設立銀髮日托班,形成幼老共園的學校。未來銀管系將持續扮演著幼老共園的推動、輔導及人才培育;期許能為台灣少子化對幼教產業的影響帶來一份改變的契機,並為高齡社會的托老需求創造全新的場域,實踐祖父母節的真諦。

銀管系首創「幼老共園」社會創新模式,為幼兒園帶來新契機,並改善高齡老人 照顧供給不足的問題。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