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ITEX發明展 學子發明奪金

【本報訊】2019第30屆馬來西亞ITEX國際發明創新科技展日前在吉隆坡公布獎項,今年計有20個國家以上及超過千件作品參與競賽,台灣代表團不負眾望,共拿下55金、65銀、16銅,其中,本校4件參賽作品更是全壘打,勇奪2金2銀的好成績。
特別的是,今年應屆畢業之資訊管理系博士生林子怡,來自馬來西亞,一路從大學、碩士到博士班,在產合長廖珗洲的指導下,一次奪下2面金牌,表現十分傑出。其中,「藥丸自動光學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發明主要是運用自動光學檢測(AOI)技術來達成高速檢測的需求,將破裂藥丸、不同大小及不同種類的藥丸進行剔除,每分鐘檢測最高可達6,000顆,每小時檢測可達36萬顆,確保藥丸或膠囊的填充品質。
另一件金牌作品則是林子怡與資工系碩士生洪承孝共同發明之「粉體塗裝生產線深度影像辨識技術」,粉體塗裝是比傳統烤漆更加先進的技術,多運用於OA家具及自行車架等,但由於粉體塗裝的生產線長達400公尺,且溫度高達250度以上,不易即時追蹤,這項發明之深度影像辨識,能透過多個辨識站的追蹤比對,確實掌握生產線的產能、重複施工與停線等狀況,將粉體塗裝生產線的資訊透明化,也為後續智慧製造奠定必要的基礎。
此外,應用化學系學生邱柏鈞等3人以「導熱型相變化聚丙烯複合材料」榮獲銀牌,這項發明添加已吸附相變化材料之酒廠廢棄矽藻土、石墨到聚丙烯中,製備成兼具調溫及導熱性之建築材料,有調節溫度之功能,而能減少建築物冷暖氣的用量,進而達到節能的目的,並能有效運用酒廠廢棄矽藻土,及提高建材之附加價值。
而同樣榮獲銀牌的作品「兒食學堂」則由視覺傳達設計系學生黃軒檁等5人共同發明,利用紙漿與種子可自然降解於土地,吸引幼兒趣味與動手實踐,九種農作物為可食用的自然仿生造型,包裝外形材料為回收農業資材耗品製成紙漿,縫製線材為水溶線;另一款仿生成組裝玩具模型概念,拆解各種子零件種於盆栽中,結合食農教育及創新設計,讓兒童從小體驗與實踐家庭菜園,培養對食物與生命的尊重。
產合長廖珗洲表示,三創教育與發展中心成立以來,師生發明作品逐漸在國際發明展上嶄露頭角,迄今已榮獲66金98銀40銅及37座特別獎之佳績,並在各項創業以及商品化競賽中獲獎,而產學合作處亦已輔導多件作品與廠商洽談專利技轉,未來將更進一步結合創新育成中心,輔導獲獎學生團隊創業。

馬來西亞發明展之本校獲獎學子合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