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創作結合傳統捏麵工藝 視傳系校友黃勻弦勇奪金馬獎
【本報訊】您是否曾好奇一個被家庭和社會無視的老人如何開始每一天?老人踩著賴以維生的腳踏車外出修理紗窗,經過繁華的街道、新興的大樓以及黃昏市場和身心依託的天后宮廟口,老人一生的苦樂悲喜能否在這一天歸於自然平靜? 這是勇奪第55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影片《當 一個人》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導演黃勻弦展現數位科技完美結合傳統文化的極致創作,受到各界關注。
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的黃勻弦,是傳統捏麵工藝師二代,求學階段接觸數位抖技,運用捏麵人手藝結合動畫創作,講述修紗窗老人的一天。全劇在操偶動畫師的鏡頭底下,呈現市井小民生活、熱鬧市集及人民信仰。這個作品不同於西方翻模或3D列印類型偶動畫,而是堅持把台灣特有的捏麵工藝帶入製偶過程,因此不但拿下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更榮獲2018臺中國際動畫影展台灣短片競賽首獎、關渡國際動畫影展觀摩影片、南方影展評審團推薦獎、美國聖路易國際影展入圍、日本東京動畫獎入圍,並受邀法國凱薩影展,表現十分優異。
在地的捏麵人題材,透過逐格拍攝,首度躍上大螢幕動畫,還贏得金馬獎,讓黃勻弦很感動。她說,從小和家人在彰化廟口賣捏麵人,有感於這項傳統技藝逐漸失傳,於是她開始在8年前實驗拍片。「我們選了一條很窄的小路,這條路大車都進不來,但路的盡頭風景很美,它只是告訴我們,不要走寬敞舒適卻到不了目的地的路。」黃勻弦說,偶動畫創作真的很辛苦,但一路走來,有母校視傳系師長、家人及共事伙伴的鼓勵與支持,讓她堅持下來,只希望有更多人關心逐漸失傳的傳統技藝以及臺灣動畫的未來。
視傳系校友黃勻弦(右一),以數位科技完美結合傳統文化之動畫創作,勇奪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