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應化系協助雲林褒忠黑豆復耕
【本報訊】位於雲林縣褒忠鄉的有才村,社區居民約有千餘人,主要的經濟活動為一級產業的農作生產。由於村落周遭無其他類型的產業,造成年輕人口外流嚴重,居民年齡結構趨向老年化,雖然種植了黑豆、落花生、牛蒡、蔬菜瓜果類等多樣的一級產業作物,卻未能發展出有效的行銷管道,持續向外推廣。為了協助有才村尋找創生的契機,本校應用化學系團隊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推動黑豆復耕之進度與成果,並發表「黑豆的抗氧化活性」的評估以及「基於物聯網技術所實現之蟲害監控系統」建置的成果,展現科技與在地議題的銜接與應用,落實農作復耕的精緻化,廣受肯定。
長期投入褒忠鄉有才村推廣環境友善農業的應用化學系兼健康農糧中心主任錢偉鈞表示,雲林的農民對黑豆的栽種有很豐富的經驗,做成醬油、豆豉、豆醬也都搶手。近年以雲林縣雜糧第四班為班所展開復耕黑豆行動的有才村,透過在地居民與朝陽科大師生團隊一同努力,以友善耕種的方式提升黑豆價值,經由創意加工,轉化為各項創新的食品,藉著有才社區所搭建的多方銷售通路,將黑豆復耕的行動做為激勵地方繁榮的新起點。
校長鄭道明表示,透過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實踐過程,學校得以走出校園,了解社會變遷和產業變動,攜手社區投入在地關懷、人才培育、環境保護等,擴大公民議題參與。而為持續聚焦系所專業發展,強化產業鏈結並整合區域資源,深化在地連結,協助解決區域重要議題,朝陽校級研究中心「健康農糧中心」以同耕共學在地陪伴的模式,推動雲林褒忠有才村之黑豆復耕,連續2年獲教育部核定執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B類萌芽型計畫,深獲肯定,未來亦將持續完善助農平台參與推動區域新農產業發展。
師生以褒忠鄉有才村為教學實踐場域,協助社區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