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業競賽 本校勇奪最高榮譽特等獎
【本報訊】由福州市人民政府等單位主辦之「2013首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結果公布,本校應用化學系、費洛蒙中心及創新育成中心所組成之「生物誘導型農藥取代劑」團隊,一舉擊敗兩岸三地171所大專院校的768個學生團隊,勇奪最高榮譽特等獎,實力不容小覷。
此次獲獎之團隊隊長,同時為本校創新育成中心經理林英杰表示,先前雖然有多次試辦經驗,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成員與利基商品,因此大多失敗收場。在因緣際會下,與本校應用化學系接觸,進而產學合作開發「生物誘導型農藥取代劑型」,利用生物費洛蒙之特性結合,開發無毒農業之替代品,目前已取得專利證書、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金牌獎及克羅埃西亞國際發明展金牌獎等榮譽。
本校一直致力於從各種生物與害蟲中提取費洛蒙,並應用於健康無毒農業,但市面上受限於費洛蒙揮發時間與保存問題,該技術難以商業化推廣。此次,本校創業團隊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利用本校世界領先的微膠囊專利技術,將昆蟲中提取的費洛蒙製成微膠囊棉線和膏劑,配合特別的裝置,在田間針對性地引誘昆蟲,使其「有進無出」,達到物理除蟲的目的。
在指導老師副研發長兼創新育成中心主任劉素娟及應化系錢偉鈞老師的全力支持下,本校育成中心結合費洛蒙中心以生物性誘導素─費洛蒙,成功研發「生物誘導型農藥取代劑」,並透過本校專利─微膠囊技術,將昆蟲中提取的誘導素製成微膠囊棉線和膏劑,不用農藥就能除害蟲。
團隊指導老師同時也是本校費洛蒙中心的研究團隊錢偉鈞老師表示,他們已經在臺灣的個別農場上做過400多次實驗,實驗過程中,不需要使用殺蟲農藥,僅依靠這個裝置就能收集大部分針對性的昆蟲。
而團隊另一名指導老師,同時也是副研發長兼創新育成中心主任劉素娟表示,本次團隊成功的關鍵是「健康」,因為使用過多殺蟲劑對人體不好,久而久之,昆蟲也會形成抗藥性。此一技術完全不用殺蟲劑,而且誘導素對人體的傷害比鹽巴還低。此外,利用費洛蒙方式所收集起來的昆蟲還有其他利用價值,比如提取營養素或其他加工,可以與相應企業合作。此次很開心能成功奪得首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最高榮譽特等獎之後,團隊同時獲邀進駐福州科學園區,未來將能把朝陽的優秀技術散播到中國大陸。
本校創新育成中心經理林英杰(前排右二),以獲獎學生 團隊隊長身分代表上台接受福州市人民政府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