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國團時期〉與青年同舞一支救國的華爾滋

民國56年宋公來到救國團開展青年工作事業。宋公知道青年愛冒險、愛創意、愛逗趣,他知曉青山碧竹可以誘引青年的豪邁,琴瑟歌聲可以凝聚青年的愛情;槍砲可以鍛鍊青年的意志。因此,他在海濱與高山,甚至漂遠的離島,展佈多所繽紛舞台,讓青年唱出豪情、演出進步、舞出希望。
  民國58年,他終於披上「終身張老師」的桂冠。這不是鮮花編織的榮譽花環,而是一頂照顧青年身心健康的木製枷鎖。他告訴數以 千計的義務張老師,當黑夜來臨,聽到青少年的呼喚或哭泣,那麼你的天職就要伸出援手,挺起胸膛,讓孩子們依靠,傾聽他們心靈受傷的語言,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佈滿彩球,飛揚天際,讓所有人充滿寧靜、喜悅和希望。

一號「張老師」宋時選(前排左)2003年參加台北「張老師」成立34週年年會授證暨獎謝典禮,與「張老師」基金會主委白秀雄(右)合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