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於田野阡陌間的視覺創意 視傳同學彩繪糖廠小火車
【本報訊】視覺傳達設計系師生日前特別應邀至彰化溪湖糖廠,協助糖廠進行觀光小火車之列車體彩繪。同學們以專業的美學素養,運用各種亮麗活潑的創意圖案,將糖廠五分小火車妝點得美輪美奐,吸引大批遊客駐足欣賞拍照,成功將本校設計教學成果回饋至歷史文化資產。
97年間,文建會委託本校視傳系承辦一系列歷史資產再生之文宣設計案,走訪各地糖廠、鹽田與酒廠,進行網站與出版品等視覺文宣設計。當時,視傳系曾培育主任整合林媛婉、劉棠思與邱順應等幾位老師等各類專長學者,為這些產業編撰與設計了一本頗具深度的精美文宣出版品《走讀台灣糖鹽酒-八個產業再生的影像故事》,該書被行政院研考會推選為年度12本台灣文化導覽代表著作之一,因而在文化資產界引起廣大的迴響,也吸引社會大眾對糖鹽酒等歷史資產的關心與重視。
其中,彰化溪湖糖廠雖然已經不再製糖,但卻整理保存了國內唯一還能行駛的蒸汽小火車頭。由於視傳系在文宣設計品之出色表現,今年溪湖糖廠再度邀請系上師生,希望能再藉助其美術與設計專業,為觀光小火車的列車廂,設計並彩繪車體的視覺外觀。雖然要趕上「光音鐵道文化祭活動」,時間非常緊迫,但視傳系本著專業服務之社會責任,毅然接下了委託任務,由曾培育主任、溫慧懿、呂昭慧、陳崑鋒、葉泰鷹等幾位老師組成義務指導團隊,將車體視覺設計導入專業課程,藉此帶領學生進行設計實作訓練,同時培養人文關懷與職業倫理素養。以大二與大三同學為主,經過好幾週的草圖檢討與修改,最後評選出16組設計圖稿,作為16節車廂彩繪的藍圖。16節車廂各有不同創意,或以彰化本地的圖騰為元素;或以糖業文化為表現素材。視覺風貌與技法更是多元,融合現代的普普藝術、立體主義、裝飾主義、抽象與寫實等,學生將課堂上所習得之專業技能與美學理論,成熟運用在實際的車體設計實務。
彩繪當日,參與師生全體動員,一大早在糖廠鐵道上頂著陽光作業,烈日與汗水阻擋不了創作的熱情。傍晚時分,所有列車彩繪完成,老師們以競賽評審方式選出了三組優秀作品。此時在絢爛的夕陽餘暉下,整列火車多采多姿的壯觀風貌映入眼簾,讓所有師生倍感成就,糖廠的人員與遊客們亦興奮驚呼不已。視傳系同學再次向社會大眾展現專業的學習成果,也參與及關懷文化資產的保存,為自己留下驕傲的足跡。
這列車已然成為溪湖糖廠重要的視覺標的,每逢假日蒸汽老火車頭賣力的擺動雙臂,嗚嗚的汽笛聲伴隨刺鼻的煤煙味,拉著彩繪車廂往返穿梭於濁水溪畔,滿載著鐵道迷與大小朋友展開懷舊之旅,品嚐著沁涼的冰棒;製糖業雖走入歷史,卻已找到了新的文化觀光定位;視傳系同學的作品,將隨著列車奔馳於彰化平原的田野阡陌間,穿過水稻與蔗田、繞過灌溉溝圳、抵達濁水溪的沙洲邊,和五分火車繼續參與這塊土地的滋長。
視傳系師生以彩筆創意揮灑,為彰化溪湖糖廠觀光小火車換上亮麗的新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