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認養神木國小 專業諮商團隊進駐獲肯定

【本報訊】「莫拉克颱風那天,我家全都被埋在土石堆裡,而我還被土石流追著跑!我都不敢回家,當然也不能回家!」8月31日對多數台灣的孩子而言,應該是個快樂開學日,但對歷經88水災的南投縣神木國小親師生而言,卻是一條坎坷、不安並亟待整建的心路。
 為響應「教育部鼓勵大專校院協助災區學校實施『快樂開學日,勇敢向前行』計畫」,本校特別認養神木國小,由學生發展中心主任曹俊德及蔡毅樺、陳斐虹、張佩玲、洪碧卿、祝子媛、蔡慧玲及陳嘉玉等專兼任8位諮商心理師,與12位志工等組成專業團隊,深入神木國小進行災後心理重建服務,以多元模式與管道,如透過認領家庭方式進行諮商、以遊戲治療理念進行兒童團體及土石流安全教育、辦理教師輔導知能講座,協助建構學校心理重建資源、災後相關資源連結與訊息提供等四大模式的重建方案,期待能在道路逐日整治的同時,也讓神木國小師生及家長的心路獲得修復。
 「路毀、橋斷,孩子上學的路顯得坎坷與不安,並且害怕得坐流籠上學。我們神木村是農家生活,賴以維生的蕃茄、青椒與豆子都被壓在土石堆下,生活頓失依靠!」由於神木村民大多以務農維生,且風災過後房屋全倒與半毀,不在少數,生計出現問題,孩子的教育也連帶受到影響,因此災後本校成立專業諮商團隊,認養其中8個需要高度關懷的家庭,並在第一時間募得4組對講機、30組手電筒及文具、禦寒衣物等,讓神木國小校長史健新及師親生十分感動,也獲得中區大專校院輔導工作協調諮詢中心的肯定。
 學生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蔡毅樺表示,雖然從朝陽至神木國小,每趟往返車程需4至6小時(視路況而定),本校諮商團隊仍不辭勞苦,初期每週(10月後改以每月)挺進南投縣神木國小進行災後心理重建工作,陪伴因擔心土石流再來而拭淚的神木國小家長,協助老師安撫學童災後心理創傷,並計劃至民國99年1月持續評估與適時前往,若路況不許可,仍以電話諮商方式進行相關後續心理重建工作,盡一份社會責任。

學生發展中心專業諮商團隊投入神木國小災後心理重建工作,包括學童個別心理輔導、班級輔導及土石流防災安全教育及災後家庭諮商等,發揮志工精神。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