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迎接長照3.0 壽險市場的新契機

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副教授余祖慰,長期以來專注於長照政策及壽險市場之研究分析,對於長照服務質與量、重點面向、及壽險市場新契機等,提出其精闢見解。以下為余祖慰「迎接長照3.0 壽險市場的新契機」全文:

民進黨政府於2017年實施「長照2.0十年計劃」(簡稱: 長照2.0) (2017-2026)擱置馬前總統任內規劃的「長期照顧保險法草案」,如今長照2.0在2026年就要期滿了,在長照2.0的推動之下,目前的現象是失能者照顧不足、住宿機構使用者補助不足、聘雇照顧移工家庭支援不足、照服員低薪等結構性問題難以解決。首先,問題根源在於「長照2.0」依賴不穩定的稅收作為財源,例如:遺贈稅是機會稅,財源難以預估一年會死多少有錢人;以菸稅作為財源曾鬧出「吸菸救長照」的笑話。不穩定的長照財源,是政府不敢有效擴大長照服務質與量的根本原因。

其次,若依目前長照政策進度,預計2025年上半年推出完整長照3.0計畫,力拼2026年正式推動長照3.0。依國發會統計2024年平均每3.6名青壯年須要負擔1名老年人口;2030年2.7名青壯年扶養1名老年人口,等到2070年,每1名青壯年須扶養1名老年人。不僅如此,居住型態也改變,三代家庭減少、兩代家庭增加。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人就有1名老年人,醫療機構與照顧設施需求、罹患重大疾病人數及社會保險給付費用將大幅增加。不久前,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於11月29日參加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舉辦「家庭照顧者支持網絡與共融願景」年度研討會提出長照「雙源財政制度」構想,即輕度及中度失能者以現有稅收的長照基金支應,重度失能者可採用「長照保險制度」。換言之,未來長照3.0 有可能採取「稅收」與「保險」混合制。然而,在政府、雇主、被保險人三方共同分擔之下,究竟負擔保費比例是多少?仍摸不著頭緒,被保險人年齡幾歲開始投保?是否會加重被保險人的社會保險費負擔,此外,每4年的總統選舉,候選人之政見可能在政治凌駕專業的情況下,政策性「長照保險」是否會實施,仍充滿著高度不確定性。

基本上,長照3.0有四個重點面向:

1.在地安老,以社區為基礎。

2.強化重度失能照顧。

3.納入安寧療護。

4.打造居家、社區、機構、醫療、社福一體式服務 。

長照3.0的高齡照顧政策目標是要延長健康餘命,維持剩餘功能減少不健康存活年數及最後的重點是臨終關懷,也就是在生命末期要有更好更有尊嚴的照顧,包括靈性關懷的部分,未來也要引入相關的照顧服務。壽險業在風險控管之下,在政策性長照保險不確定性是否實施情況下,壽險業更應該創新與研發在長照3.0的高齡照顧政策之下,除了原有的商業長照保險、類長照保險及失能扶助險之外,應結合AI與數位科技驅動的保險商品(例如:碎片化長照險、碎片化醫療險、銀髮族保險商品)。

另外,迎接長照3.0及迫在眉睫的超高齡社會,武俠大師金庸先生,曾描述過一位號稱「劍魔」的絕世高人-獨孤求敗。獨孤求敗提到「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的境界。事實上,壽險業正處於此「無劍時代」。換言之,壽險市場的新契機可從五大跨域方向及異業結盟,提供一條龍的服務:1.醫療照顧:醫療服務、保健產品及服務、生前契約; 2. 經濟安全:理財規劃、保險規劃、遺產及稅務規劃; 3. 保險商品以實物給付為主、現金給付為輔的方式結合居家、社區、機構、醫療、社福一體式服務; 4. 休閒娛樂:旅遊服務、餐飲服務及網路購物; 5.保險科技的結合及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及物聯網。 值得一提的是,壽險資金投入長照等高齡照顧產業是遲早的事情,有關保險法令鬆綁、期待長照產業財務的透明、政府力量的積極介入及提供各種誘因,擴增更多長照財源,消除社福團體對於壽險業資金投入長照產業立場的不友善及疑慮,才能促使壽險業積極投入長照產業,提升長照產業的發展。

英國詩人雪萊說: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迎接長照3.0,壽險市場新契機已不遠了。

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副教授余祖慰,對於長照服務質與量、重點面向、及壽險市場新契機等,提出其精闢見解。圖/余祖慰提供

新聞出處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