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 藤枝冶煉成黑金,朝陽發揮創意解決葡萄農困境
文・蕭歆諺
彰化,我國最大的葡萄產地,全台每兩顆葡萄就有一顆來自彰化,其中又以大村鄉為大本營,每年有1.4萬噸產量。
宛如一顆顆紫寶石的巨峰葡萄養活當地無數家庭,串起寶石的枝條卻變成大麻煩,剪下的大量葡萄藤枝成為農業廢棄物,產季後常堆為一座座小山,每年總量高達1,500公噸,農民無法直接丟給垃圾稱清運,多數選擇露天燃燒。
然而露天燃燒麻煩又危險,面對這難題,同樣位於中部的朝陽科技大學出手相助。
在工業設計系主任李雁隆的帶領下,團隊推出「枝多少-八卦山下的科技大花現」的USR計劃,參與計劃的學生蔡忠諺主導設計出新型碳化爐,讓燃燒葡萄藤枝的過程更加有效率,燒完的成品生物炭能放回土中幫助土壤富裕,兼顧環保,同時解決農民的心腹大患。
設計系師生的野心不止於此,他們發揮特長,與大村鄉和花壇鄉的社區居民合作,推出名為「枝多少」的區域品牌,以生物炭為材料,進一步將這些農廢製成各式生活用品與飾品。
枝條冶煉成黑金,化身爲花盆、線香與項鍊等,每個物件都充滿設計感,難以想像他們原先都是農民屏棄的樹枝。
新型碳化爐與周邊產品的推出吸引大量關注,吸引在地農民陸續詢問碳化爐的取得方法。該計劃同時獲獎無數,去年斬獲第2屆台灣尤努斯創新獎學生組的第一名。
如今「枝多少」已轉型為新公司,由蔡忠諺擔任負責人,期待能吸引更多人關注農廢問題,成為循環經濟的新興生力軍,充分發揮李雁隆口中「學術走出象牙塔」的精神,展現大學能為社區,乃至整個社會帶來的巨大貢獻。
「訴求校園各活動能夠增進長養學子生活區域土地的和諧進步,」校長鄭道明在2023校園永續報告書中如此寫道,與在地共好的決心一覽無遺。憑藉多項具創意的計劃,朝陽今年順利重返私立技職大學組第一名的寶座,未來還會推出哪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計劃,值得期待。
朝陽科大USR計劃團隊「枝多少」研發新型碳化爐,協助農民提高廢棄葡萄藤焚燒效率,降低空污災害,並研發生物炭技術,致力綠色循環經濟,頗受好評。(朝陽提供)
「枝多少」團隊透過農業廢料再利用,打造特色文創。(朝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