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所張清安博士研發檢測蘭花病毒晶片 獲選國科會科學50成就獎
【本報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今年成立屆滿50周年,特別舉辦「科學50」活動,遴選出50件重大科學研究成果,在全國各大專校院的激烈競爭下,本校生化科技研究所張清安教授以「驗證健康蘭花種苗之利器─可以同時檢測多種蘭花病毒之新技術」獲選,成為國科會成立近50年來重大成就之一。
獲獎的生化科技研究所張清安教授表示,我國每年產值達30億台幣的蘭花產業,8成以上的業者以外銷為主。蘭花跟所有植物一樣,在栽培過程中會面臨病蟲害之威脅,而導致生長與品質上之損失。目前已知可感染蘭花之病毒種類至少有59 種,但感染情況最普遍、對蘭花產業影響最嚴重的是「蕙蘭嵌紋病毒(簡稱CymMV)」及「齒舌蘭輪斑病毒(簡稱ORSV)」,此二病毒可在蘭花植株上造成全身系統性感染,使蘭株生長緩慢,葉片出現條紋、斑塊、壞疽或綠色分佈不均的嵌紋病徵。有些病毒在花朵上也會導致色澤不均、畸形、或提早凋萎等病徵,因而損及蘭花之商品價值。
鑽研蘭花病毒病研究多年的張清安博士,民國89年研發出可同時偵測上述兩種蘭花病毒之單步驟多目標型 RT-PCR技術,可節省一半的檢測人工與耗材成本,其後更將該技術進一步改良,成功發展可同時檢測三種蘭花病毒之DNA 微矩陣生物晶片檢測法,成為整合型生物晶片試劑套組,顯著降低病毒檢測成本,此一可同時檢測三種蘭花病毒之首創技術,使我國在國際蘭花病毒偵測研究上居於先驅地位,並使台灣在蘭花病毒檢測技術之研發與商業化上領先其他蘭花生產國,提昇蘭花種苗產業之品質形象與競爭力。由於在蘭花及其他花卉病毒研究上之成就,張清安教授於2000年即獲得國際園藝學會花卉病毒研究群(IWGOV)之肯定,獲選為國際花卉病毒研究委員會(Council of IWGOV)中全球6位委員之一,並且於2008年當選該委員會之主席,任期至2012年。張教授過去長年之努力不僅伴隨我國蘭花及花卉產業之深耕與茁壯,其科學成就更成為印證台灣蘭花及花卉產業蓬勃發展之指標。
張清安教授鑽研豆類病毒基因表現與花卉免疫檢測技術迄今近30餘年,期間參與我國重要經濟作物如百香果、豆類、蔬菜、瓜類、蘭花、百合、夜來香、金花石蒜等之病毒病調查、鑑定、檢定方法及試劑生產技術之研發,其經手完成國內首次鑑定之病毒種類超過25種以上,其中更包括多種國際新記錄病毒,此成果除有助於掌握國內作物病毒之快速鑑定外,更具提昇我國國際學術地位之意義,獲選國科會科學50成就,可謂實至名歸。
張清安教授鑽研豆類病毒基因表現與花卉免疫檢測技術迄今近30餘年,其中檢測多種蘭花病毒之新技術,更獲選為國科會成立近50年來重大成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