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識思考辦學方向 建立卓越朝陽再創新局
創辦人 楊天生
各位同仁大家好!
很高興又來到學校,和各位師長同仁見面,心裡總是覺得特別的愉快。本人從年少開始參與創辦各種事業,生產各種商品,而這些商品被顧客購買並且消費之後,多數與自己就較少或斷絕關係了。唯獨創辦朝陽這座高等學府,學生在這個教育場所接受知識養成,接受技術指導,然後學有所成,他們高高興興離開校門,卻一輩子肩上掛著我們朝陽校名的金字招牌,行走四方,實踐理想。所以個人認為:天底下千千萬萬種職業,都抵不過創辦學校,實際教育學生,培育青年菁英,來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加上我們學校自創校以來,聲譽好評,就像浪潮一樣,滾滾而來,未曾間斷。個人不但感到無比的欣慰和驕傲,同時也相信全體老師和同仁,都會因為參與我們學校的教育事業,而獲得無上的光榮和滿足感。
方才校長和其他行政主管,都已經分享這一學年來,我們卓越的辦學績效,本人在此由衷感謝全體師長同仁,兢兢業業教學和工作的付出。但是在今年的檢討會上我必須很嚴肅的要求與期許所有教職員同仁要好好思考落實未來的競爭及朝陽永續的發展。
學校行事曆到了6月,就要好好思考過去一學年我們的優勢與成就在那裏?未來一年我們的既有優勢如何保持?又如何突破新局?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新政府自一個月前才剛剛籌組完畢,緊接著立即碰上油價和民生百貨價格大幅上漲的情勢,固然兩岸互動氣氛逐漸和解友善,但卻無法立即改變我國政治經濟的內外困難危險。居於個人綜合觀察了解國際和國內政治經濟情形,很謹慎的提出下列四項議題,供全體老師同仁參考,以思考為特定主題的研究計畫,深入探討:
第一、在政府政策可能即將認證大陸學歷之際,以及國內少子化更為明顯的近程未來,彰化縣國小一年級減少69班,台中縣70班以上,國人會如何調整大學定位?我們又如何定位朝陽近中程校務發展計畫?其中要讓大眾理解我們最重要辦學目標是什麼,因此可以思考研究下列的課題:(一)我們學生的家長社經地位以及家庭收入確實情況如何?過去三年與未來三年有無變化,變化幅度如何?影響校務發展有多大?(二)我們的學費和校園生活消費標準如何拿捏?預算如何有效合理的分配?每位同仁都要認真思考每一分預算合理有效率的運用,這是未來非常重要的課題。(三)我們有無可能招收大陸青年來朝陽深造?以那一種學制最具效果?通識課程中的認同問題,專業課程中的兩岸法律規制,如何兼顧?
第二、油價不斷上漲,導致保護主義抬頭,那麼我們的教學與研究如何因應?所涉及的相關問題,包括有:(一)兩年前我曾經建議增設電機系、電子系、機械系,這些系所仍然尚未設立,如何創造特殊的教育品牌和教育市場區隔?(二)在國際教學區域合作,日漸益發興盛之下,我們的姐妹校如何擴張?如何滿足朝陽學生的特殊需求?(三)教學與實務的配合,教授學生如何去過這一輩子比教授學問更為重要;(四)教學研究如何落實、推廣發展甚至量產,對朝陽都有實質及聲譽上的長遠影響。
第三、當面對對岸中國大陸崛起,西方人士比起以往更重視中國語言和文化時,那麼同文同種的我們,尤其以科技辦學的朝陽,如何與國際風潮接軌,所要考慮的是:(一)人文和社會知識,如何擷取西方之長處,務實運用於華人社會,也就是如何達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境界?(二)面對愈來愈西化的青年價值文化,如何扭轉為重視家庭、重視孝道,重視團隊意識的中國倫理精神?(三)如何幫助台灣的年輕大學生,認同台灣、為台灣社會服務貢獻的情操與意願?
第四、當科技愈發達,人際關係愈疏離的社會,我們朝陽有責任扮演社會熱情的發電機,改善社會風氣的清淨機,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的拖拉機角色。此一目標,固然嚴肅與高遠,但作為高等學府,秉持培養企業中堅管理人才的辦學宗旨,那麼我們要重視:(一)如何矯正或鞭策逐漸弱化的學生學習意願及行為,乃至於其輕佻的生活態度和工作態度?(二)如何鼓舞師生進行有深度人文關懷的創意表現與美學素養?(三)如何提升年輕學子理性批判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如何幫助學生充實一定程度的外文能力,和適應現代快速變遷的科普知能?
我們的學校開辦迄今,已經邁入第14年了,面對更不確定的競爭時代的來臨,我們真的要未雨綢繆。就企業經營而言,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需要投入智慧,更有時間的緊迫感,因此盼望校長、副校長及全體老師同仁,共同關心並研議上面我所表示的意見和辦學方向。我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希望大家去共同思考,代表我的急迫性與憂慮,但總而言之,我希望大家每一位同仁要認真去思考如何讓朝陽更具有競爭力及永續的經營。未來也更要落實每位同仁表現的獎優汰弱,好的要大方公開的獎勵,不好不願負責的要檢討、淘汰。我們不但要維持私立技職院校龍頭的地位,也要時時思考為台灣、為華人、為地球村的居民,我們能樹立何種標竿,扮演何種角色及落實那些具體的貢獻?敬請大家多多思考研議。
再一次謝謝大家一年來的努力,並祝福大家
暑假愉快、闔府平安順利!
(本文節錄自楊創辦人於96學年度第2學期校務工作檢討會致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