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的環境工程與管理系 在朝陽起飛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主任 王順成
環境工程與管理學系成立於民國86年,成立之初為環境管理系,並不含工程部分,民國90年,鑑於招生及發展遠景之壓力,正式改名為環境工程與管理學系,在原有環境管理基礎下,調整師資背景方向,並以工程技術與環境管理平衡取向,積極爭取投入業界之合作,擴大學生參與環境工程與管理領域實作課程,逐漸獲得社會大眾之認可,環境工程與管理系才逐漸站穩腳步。
改變後之環管系最大之特色成果是,師資背景徹底翻身,成為十分堅強之研究型隊伍。不僅教師背景翻身,本系研究風氣鼎盛,以95年為例,15位教師獲得國科會補助案件共18件,補助金額達15,657,000元,佔全校國科會補助之四分之一,這樣的成果,相信許多國立大學環工系,也很難望其向背。全系教師除努力獲國科會計畫外,A級期刊(SCI)論文發表數佔全校A級期刊總數之六分之一,全系教師在環工領域之學術努力,已獲得相當之肯定。
產學合作方面,本系在95年中參與公營機構產學合作計畫共9件,金額4,201,500元,為理工學院績效最優者,至於與民營機構之產學合作計畫共8件,金額3,297,428元為全校各系之冠,因此不論與公、民營之產學合作,本系均發揮學術及應用相互支援之成果,這是環管系引以為傲的,本系除利用本系教師專長外,更與生技所、應化系及農藥所進行跨系所及跨校際之產學合作計畫,目前由曾副校長領軍之本校與銀河旗艦科技公司合作生產環境及農用安全製劑之產學合作即是重要範例。而本系與創育成學院於96年與台中縣政府完成價值約2千萬之產學合作案是本系96年度之一重要之突破,本系另預定於今年成立「綠色產品管理與驗證技術發展中心」提供產業界綠色產品驗證所需資料,目的為擴大對業界服務及爭取本系財力資源之自主性。並讓學生實際參與產學合作計畫,達到就業前,擁有實作訓練之經驗之目的。由以上各項計畫顯示本系在產學研發及產學合作之成果也不遑多讓。
在就業升學展望方面,本系在96學年度推甄上國立大學碩士班同學共計4位,其中有2位考上國立台灣大學環工碩士班甄試生,另有9位同學甄試上本校碩士班,至於筆試入學尚未放榜,從初步成果分析,本系輔導升學策略應是成功的,而本系95學年度共有15同學考取環境工程與管理之甲級、乙級證照,是歷年考取專業證照人數最多的一年,這對學生未來就業市場,形成有利之競爭力,同時對學校招生也造成絕佳之宣傳效果,本系在95學年也成立系友會及系友會理監事會,用以加強畢業系友與學校之聯繫,同時也彌補本系與系友長期聯繫不足之缺失。
本系依95年召開之環境保護產官學高峰論壇會議之結論及環境工程市場之需求與發展,並考量本系人力、物力之集中發揮的目的,特別規劃於民國96年至101年中長程之目標為三大項:
一、實施工程教育認證:此為因應本系在基礎學理及實務經驗能適應國際化的需求,增進本校學術之能見度與榮譽,培育具國際競爭力之優質學生,以達教育品質國際化目標。本計畫預計於97年初完成此項工程教育認證,目前此項作業已完成作業之一半流程。
二、發展廢棄物資源化與資能源回收技術:鑒於有限地球資源與能源,資源之有效管理、回收再利用及再生能源開發,毒害廢棄物之處理或資源化為環境保護重要發展趨勢,故本系未來發展第二重要方向定為發展廢棄物資源化與資能源回收技術。
三、建立綠色產品管理與驗證技術發展中心:綠色產品相關的製造技術、材料分析方法、管理資料庫、管理規範及相關法規等為決定綠色產品市場化的關鍵,本系同時擁有環境工程與管理的優秀師資與設備,發展綠色產品相關研發,正是整合本系精華,發揮本系特色的重要時機,利用綠色檢驗技術與研究,支援教學與服務。
由於環管系之中長程規劃,務實而且符合國際環保發展趨勢,此目標是全系師生長期之共識,也是經過產官學界共同之建議與要求,並衡諸本系師生現有能力所演化出結論,相信在校方支持下,系上師生齊心努力,未來一定可為環管系締造出更輝煌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