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氣喘兒 日本大師福田義子蒞校交流

特殊兒童也適用音樂治療 幼保系李玲玉老師分享推廣心得

【本報訊】音樂治療在國外是一項行之有年的專業治療,幼兒保育系及台灣嬰幼兒教保學會25日特別邀請日本音樂治療師福田義子蒞校,於5月26日至27日一連2天在本校舉辦「國際音樂研討會之氣喘音樂治療理論與實務」,與家中有氣喘兒的家長及幼教老師,分享她30餘年來以音樂治療氣喘兒的獨門功夫及心得。
 身為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SME)音樂醫療調查研究員的福田義子表示,根據統計,台灣去年新增了50萬名氣喘患者,日本兒童罹患氣喘的人數也有倍增的跡象,因此多年來她利用直笛等樂器,以音樂治療來教導氣喘兒,在音樂中體會「腹式呼吸法」。福田義子進一步解釋,因為一般人平時是以「胸式呼吸」法來呼吸,氣喘發作時,「胸式呼吸」肺臟無法充分吸取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增加呼吸困難的程度,練習「腹式呼吸」可以改善這種狀況,並減輕氣喘兒痛苦。
 同樣擅長音樂治療的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李玲玉表示,音樂治療可視治療對象,變換不同樂器。音樂治療的常用樂器包括吉他、鋼琴、小鐵琴、木枕、高低木魚、音鐘、小鈸、伸縮笛、長笛、直笛、鳥笛、海洋鼓、共震器等,甚至是隨手可得的瓶瓶罐罐,只要能發出聲音,都透過歌唱、遊戲或律動等方式,達到不錯的音樂治療效果。
 李玲玉老師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音樂教育博士學位及美國紐約學術機構音樂治療受訓合格教師資格,10年來,她遠赴西班牙、葡萄牙、馬來西亞及台灣離島等地,在國內外大力推廣音樂治療,成功讓許多身心障礙兒童身心發展獲得改善。李玲玉老師表示,音樂治療是以音樂作為一種媒介,達到非音樂性的發展,換言之,音樂治療的宗旨,並不是要讓這些孩子成為音樂家,而是藉由如自閉兒或唐氏兒這些特殊兒童,天生對音樂自發性的喜好,來改善他們肢體、語言發展及人際互動的發展狀況,成效十分卓著。

●擁有音樂治療師資格的幼保系李玲玉老師(右)10年來,遠赴西班牙、葡萄牙、馬來西亞及台灣離島等地,在國內外大力推廣音樂治療,成功讓許多身心障礙兒童身心發展獲得改善。

●日本國際音樂教育學會音樂醫療調查研究員福田義子(右)蒞校,與本校附設幼稚園幼童進行音樂治療的互動。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