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技職教育不分系制度之可行性分析

論文摘要
  大學分學系原產自傳統的學科分類,但這些分類卻不一定能與日趨複雜的知識分工體系相符合,再者,如果以學系為教學與行政的基本單位,則各系均會以培養該系專業人才為發展目標,在課程的規劃上普遍以專業課程作為主要的內容,但在基礎課程與通識教育課程則無法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遭到壓縮,因此嚴重地影響大學全人教育的理念。以國外的大學而言,特別是美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學系是教師的組織,學院則由學生及相關行政人員所組成,也就是說,學生進入大學時是選擇某一學院就讀,學習的過程中選擇主修與副修,而不是單純地進入某一學系,因此不會產生同班同學四年都一起修課的現象。如以教育經濟學加以探究,也可了解其合理性,因為實施大一大二不分系制度,學系對消費者(學生)而言,不再是獨占廠商,而是成為互相競爭的單位,市場結構的競爭性將大為加強,學生所面臨的選擇充滿彈性及多樣化,因此學生的效用將大幅地提昇。
  由於採行大一大二不分系制度,將對現行的招生方式、課程規劃、組織架構及制度辦法等產生重大的衝擊及改變,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對朝陽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施測,以瞭解師生對於新制度的看法與認同情形,抽樣對象為該院所屬全體專任教師及九十一學年度入學的四年制新生。並經由統計分析,評估實施「大一不分系、大二選學程、大三定主修」制度之可行性,以供決策者參考之用。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整體而言,有70.2%的教師及63.0%的學生贊成管理學院實施大一大二不分系制度,亦十分認同本研究所規劃之實施方式;惟多數的教師及學生皆認為大一大二不分系制度會降低學生對系上或班上的向心力,故應避免此現象之發生。學校若能採行大一大二不分系制度,則能產生資源整合、紮實的基礎課程訓練、延後分流與多元學習及行銷宣傳等優勢。

編者按:
根據教育部發佈的新聞指出,免試升學的「高職不分系菁英班」將擴大辦理,除原有試辦的的台灣科技大學外,台北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與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等三校,96學年度起也將加入辦理。因此,本刊特別刊出陳建勝副校長參加「2006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所發表之論文摘要。

副校長陳建勝赴大陸廈門大學參加「2006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與各校代表合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