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領導潮流的創意人才

工業設計系主任兼設計研究所所長 李朝金
  本系創立於八十三年,係為朝陽的創校系所之一,是大台中區最早設立的技職工業設計高教機構;一貫所秉持教學目標是針對中小企業的需求特性,而著重於培養踏實、敬業,且具備從產品企劃、動手實作、推動執行、直到生產及行銷之全方位能力的工業設計人才。期使本系畢業生不但能滿足中小企業對於通才型專業能力之特別需求,而且確實具備在面對環境變遷時所需要之快速反應能力與彈性之處事態度。
  依照上述的教學目標,本系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之下,於創系之初就快速地規劃並設立了陶藝教室、金屬加工教室、玻璃教室、攝影棚及暗房、作品展示空間、電腦教室、噴漆房,及實習工廠等完善的設備。此外本系也特別延聘多位擁有深厚專業知識以及豐富實務經驗的教師;並且積極尋求與本地區之中小企業加強建教合作。
  在教學上除了工業設計的本職學能課程以及創意思考能力之培養以外,本系還特別強調實作技能的訓練、機構設計與電腦輔助整合製造能力之充實,以及美學、工學、管理、行銷,和企劃等觀念之灌輸。一方面訓練學生能敏銳掌握社會之脈動,並善於應用當前的科技發展成果;同時也賦予正確的設計理念,使其能夠將自身之理念充分實踐在設計上,進而也能夠將其設計順利付諸量產、轉化為具有競爭力之商品。
為了替本區產業界人士提供一個絕佳的進修管道,本系乃進一步於八十五年成立進修部二技在職班;其後為了配合大環境的趨勢,乃又於九十一年改制為四技在職班。在同一年裡也率先與視覺傳達設計系共同設立了設計研究所碩士班,其下分設工業設計組以及視覺傳達設計組;接著又在九十三年再次領先設立了碩士在職專班,其下也設有相同的兩個分組。在設計研究所的研究領域方面,則鎖定於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以及文化創意與傳統再造等三大方向分頭並進。
  為了提供學生更為多樣性的學習內容與選擇,本系於九十二年起在課程設計上區分為「生活產品設計」與「工業產品設計」兩項學程。前者旨在充分利用本系特有的陶藝、金工及玻璃教室等設備,並與鄰近的國立工藝研究所及中部地區的藝術家充分合作,以培育足以發展具有文化特色之玩具、文具、禮品、家具、居家以及戶外生活用品等產業所需要的工業設計人才。而後者則是著重於科學化設計方法的邏輯訓練、電腦輔助整合設計,及科技應用能力的加強,以培育能夠滿足4C、家電、醫療器材、運動器材、交通工具、電動工具,以及手工具等產業所需求的工業設計人才。另外在上述兩項學程之間,也尚有設計基礎、設計與人文修養,以及管理、行銷、企劃等共同專業課程。
  此外又為了配合中部科學園區的開發並加強與園區廠商的密切合作,本系乃於九十三年與工管、資工等共同成立「工業設計與產品創新技術研發中心」;自九十五年起,該中心已劃歸新設立的企業創新學院並遷至本校在中部科學園區新建的「創新育成大樓」,但本系仍然與其保持密切之合作。今後本系將持續與該中心共同推動對中科園區,以及台中、大里、南崗等週邊工業區廠商的研發技術服務計劃,以期進一步帶動本系畢業生在大台中地區之就業。
在本系學生所參加的許多國內外設計競賽活動當中,也迭有可圈可點的優異成績出現。僅就去年而言就有設計研究所視覺傳達設計組的謝昇祐與張育甄兩位研究生,在「2006中外大學生藝術設計與創作作品大賽」中以「台灣帝雉博物館-形象改造設計第二期企劃案」之作品在來自中外118所參賽學校的2000餘件作品當中脫穎而出,榮獲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之殊榮。設計研究所工業設計組的陳俊傑及郭仰芸等兩位研究生所共同設計之「漂流-Drift」作品,也在全國『Clean Up the World 公共垃圾桶創意設計大賽』當中榮獲第三名。在經濟部技術處所主辦之「2006手工具創新設計競賽」當中,也有工業設計系蔡佩坤及研究所工業設計組的研究生張哲豪分別以作品「SUITE」、「八面扳手」等兩件作品榮獲佳作。另外工業設計系陳思瑋同學則參加「2006年全國學生圖畫書創作獎」之角逐而榮獲入選。還有龔羽涵同學也以「紙飛機食品包裝公司」之作品在TIC 100 創新事業競賽中榮獲入選;該生又另以同一作品參加暨南大學所主辦之「NCNU 100K大學校際青年創新事業競賽」,榮獲環保類第一名及新台幣十萬元之獎金。最近本系劉仲翔同學更在「2006年國際自行車設計競賽」中有相當傑出的表現而榮獲第二名的佳績。
  在國際學術交流之部分,本系也一直都在多方開拓、並且已有許多的成果。經過長久以來的事實顯示,本系教育目標的落實非但已在廣大中小企業對本系畢業校友的口碑上面得到了印證;而且也有許多一流大企業以接納本系畢業校友的方式表現了他們對此成果所給予的肯定。今後工業設計系與設計研究所將繼續充分利用專任師資群的豐富實務經驗以及產業界人脈,積極發展更為多樣化而且創新的產學合作模式;以滿足企業界各不相同的獨特需求,並且為本系學生創造更豐富的實務學習環境,也同時為本系畢業生開拓更為優質的就業契機。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