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管系師生論文屢獲大獎 展現學術研究能量

編者按: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助理教授陳鶴文分別以論文「水庫容量最佳化設計」及「知識擷取與模糊推論在衛星影像分類上的應用」榮獲2006環境規劃與管理研討會最佳論文獎及2006環境資訊研討會最佳論文獎。另外,由陳老師指導該系四B學生佘錦文亦以論文「環境監測與污染源鑑定分析─以中部科學園區為例」榮獲全國環工學會年會論文獎,表現十分傑出,本刊特別刊登論文摘要。

環境監測與污染源鑑定分析─以中部科學園區為例
論文摘要

工業區的設置除了有串聯上、下遊產業提高生產效率的功能外,也會產生污染集中的現象,一旦排放總量超過該區域的環境涵容量時,即可能對人體與環境健康造成負面衝擊。為了瞭解工業區設置對鄰近環境的污染衝擊,本研究以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為對象,於其週界範圍設置10個空氣採樣點並監測氫氟酸(HF)等無機酸鹼,同時以期望值理論(Expected Value Theory)與線性規劃模式(Linear Programming Model)為基礎,推估園區開發前各類無機酸鹼的背景濃度值、建立污染源鑑定的推估機制。結果發現約有50%的污染源來自鄰近區域,隨著園區內工廠陸續增加,中科的污染貢獻量由逐漸增加的趨勢,扣除中科的污染貢獻量污染物的平均濃度大約為實際監測值的七成,顯示中科園區的污染排放量對於濃度的單位貢獻高於鄰近區域的單位貢獻量。

水庫容量最佳化設計
論文摘要

水庫容量之規劃早期多以滿足區域需求及符合水文條件為首要考量,今日已逐步演進到須兼顧環境品質之整體性評估,本研究藉由系統分析中機率規劃之概念並結合蒙地卡羅抽樣分析技術,考量河川流量變異特性、區域用水需求及水體水質標準進行整合性評估,以達成水資源永續利用之目標,並以後龍溪為案例,證明此項兼顧經濟成長、環境保護及風險評估技術之優越性。

知識擷取與模糊推論在衛星影像分類上的應用
論文摘要

遙感探測(Remote Sensing)是一門發展迅速的綜合性應用科學,由於它可提供決策者全面性的空間資訊,因此被廣泛的運用於農業生產、環境監測、防災、資源探索、天氣預報與海洋探測等領域。衛星影像的應用主要是透過空間、色彩資訊的擷取,將影像資訊轉換成實際的環境決策資訊,因此衛星影像的資訊擷取技術成為衛星影像應用的關鍵問題。本研究以台中市為案例,利用知識擷取(Data Mining)的方式,擷取影像中的地物與色彩資訊,據此建立推理規則庫(Rule Base),最後以模糊類神經網路推論(Fuzzy Neural Inference)取代傳統的推論方式進行土地類別的判識,結果發現此方法可以避免人為主觀及黑箱作業,同時解決規則間衝突與優先順序的問題,決策者亦可瞭解推理規則的相對重要性簡化未來的分類工作。

●圖為論文獲獎之環管系陳鶴文老師。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