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系影片屢創佳績 國際影展再傳捷報
【本報訊】由傳播藝術系大四學生鍾文芳等12人所拍攝的電影劇《擬貓態》(The Cat in My Dream),繼榮獲「第8屆兩岸四地學生電影錄像節」台灣地區推薦影片、「大陸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7屆大學生短片競賽」業餘組優勝及「第2屆台灣大專院校貳零紀念影音」短片類第2名等大獎後,近日再傳捷報,入圍丹麥哥本哈根國際短片影展(Copenhagen Short Film Festival),取得放映資格,大放異彩。另外,該系校友之畢業作品《虹努塢度,我的家》、《左轉燈陌路》及《鬼憶》等3部影片,亦分別入圍台灣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之台灣學生影視作品競賽類、金獅獎國際觀摩類及金獅獎國際競賽類,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擬貓態》一片以細膩的拍攝手法探討性別議題,片中描述一名不懂分手滋味的男孩,嘗試用鳳梨罐頭填滿胃和心,但寂寞一直潛藏在他心裡。一天,他遇見了女孩,開口說:「當我養的貓吧!」這個男孩希望將女友當成貓一樣的寵物來飼養,因此想盡各種方式來束縛住她,但當女孩察覺到自己被綁住之後,還是爭脫了這個愛情的籠牢,男孩最後才體悟到,給予束縛的人,才是真正被束縛的人。該片導演鍾文芳表示,回想起拍攝過程,雖然熬夜拍片十分辛苦,但組員都合作無間,以最佳的默契盡心盡力完成整部作品,這次能在丹麥哥本哈根國際短片影展中嶄露頭角,除了感謝指導老師外,更希望未來能再接再厲,勉勵傳播系的學弟及學妹們,能更多充實自己,拍出膾炙人口精彩影視作品。
另外,傳播藝術系入圍台灣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的3部影片,分別為《虹努塢度,我的家》、《鬼憶》及《左轉燈陌路》,由於今年共有來自24個國家、近140部作品參賽,包含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印度、巴西、烏克蘭、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等,競爭十分激傳播藝術系主任安碧芸表示,李安獲得好萊塢最佳導演之後,台灣急於「培養下一個李安」,而現階段台灣整體電影環境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向下紮根」。身為電影教育工作者,她十分鼓勵學子參加國際競賽,而該系學生作品,歷年來亦榮獲柯達短片競賽、女性影展、金獅獎、金犢獎、廣電基金會、金穗獎、世界華人影視短片─DV學生光芒獎、金馬獎最佳短片等許多國、內外影展大獎,深獲各界肯定。此次入圍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除了提供學生一個觀摩國外學生電影作品的機會外,並讓國外各電影相關科系的學生,能藉此了解台灣的學生電影生態,除此之外,更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讓觀眾在這些未來的電影大師開始他們的專業電影生涯之前,預見下個世紀的風華,意義極其重大。
●入圍台灣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之《虹努塢度,我的家》(上圖)劇照。
●入圍台灣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之《左轉燈陌路》(上圖)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