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環境及生物防治研討 樹立農業生產技術新里程
【本報訊】在「維持農業生產優勢」與「減少環境生態破壞」之雙重目標下,研發「以順應自然法則之防治措施為主,以生物科技應用之相互配合為輔」的新技術,已成為農業發展重點,有鑑於此,環境工程與管理系特別於12月7日假本校管理大樓時選廳與中華植物保護學會共同舉辦「2006年兩岸環境資源永續利用及作物有害生物防治研討會」,邀集兩岸多位知名學者專家包括中華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高清文、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院長陳捷、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所長張豔璇、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陳秋男等共同參與研討,期能凝聚共識並歸納出有效可行的策略方案。
鍾任校長致詞時表示,台灣氣候濕熱,相關病蟲害所衍生之農業問題繁多,以往為使農業經營保持優勢,大量使用化學藥劑以確保農產品收成豐碩。但是,卻也因此而引發農藥殘留、害蟲抗藥性及農藥污染等相關問題,無形中影響人類生態環境甚鉅,並造成難以收拾之後遺症,因此維護居住的環境,已成為地球子民責無旁貸的義務與責任。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主任王順成表示,此次研討會討論議題包含探討作物蟲害之微生物防治、天敵在蟲害防治之應用、生物農藥之研發及產業化、作物病害之生物防治及其未來發展與生物製劑之研發等,藉由會議的召開及論文之討論,提供兩岸產官學研各界之專家先進,進行研發經驗與生物防治技術之瞭解、交流與分享,樹立農業生產技術之新里程碑。
中華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高清文(前排右五)、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院長陳捷(前排左五)、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所長張豔璇(前排左四)、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陳秋男(第二排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