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腦,人文心-提升人文素養,創造優質社會

人文暨社會學院 院長 何東墀

  現代社會的運作奠基於現代科技,由於科技的不斷創新,使得現代社會的風貌迥異於以往的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而過去半世紀以來,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功臣幾乎全是具有「科技腦」的科技人。「科技腦」指的是擁有科技人的思維方式與工作態度,包括:嚴謹、實證、創新、擇善固執、與目標導向等特質。而全球社會也因為這些具有一流「科技腦」的科技人的努力耕耘,而邁向了人類歷史中罕見的富足與繁榮。
  然而,一個優質社會的發展,並不是只倚靠具有「科技腦」的科技人所能成就的;在一個富足繁榮的社會中,如果只講求效率、秩序與財富,而忽略了愛、公平與美感,則這個社會將是冷漠而不具正義與情感。相對而言,雖然人文領域似乎並不強調具有效率、或是創造財富,但是,如果社會中缺乏具備「人文心」的社會公民,則生而為人的尊嚴無法彰顯,生命也會因此缺乏光彩與氣質。所以,現今世界各國莫不視「人文教育」為大學教育中所不可或缺的一環,並積極培養學生建立「以人為本」的信念,也就是對於社會公平與法治的堅持、對於社會弱勢族群的關懷、以及美學涵養的建立等。而高希均博士「科技可以富國、強國,人文可以立國、興國」的說法,更對「科技腦」與「人文心」的關係下了最好的註解。
  如今是一個科技高度掛帥的社會,科技與e化喊得喧天價響,多少研究發展以科技為依歸,可謂「科技,科技,多少研發假汝之名以行之。」誠然,科技可以致富,可以強國,造就民富國強的遠景。然而,優質社會不光是以科技為鵠的,乃是以人的素質為定奪。人的素質少不了的是人文涵養,社會關懷,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孟子嘗言,凡人皆有四心,亦有四個善端,此即仁、義、禮、智。仁者,惻隱之心;義者,羞惡之心;禮者,辭讓之心;智者,是非之心。此四心堪稱為人文素養的內涵,亦為人文心的表彰。
  科技追求效率方便,人文講求同理關懷,科技的腦需要以人文的心作為基石。徒有科技腦而缺乏人文心,益顯財大氣粗,鄙俗無禮。優質的社會理當是富而好禮,民胞物與。
  為了培育「科技腦」與「人文心」兼具之現代社會專業人才,以期能達到「富國」、「強國」與「立國」、「興國」並重之大學人才培育目標,本校人文暨社會學院自86學年度成立以來,即以培育專業能力與人文素養兼具之專業實務工作者為宗旨,並以人文素養為經、社會科學知識為緯,作為課程設計特色。
  目前本校人文暨社會學院之下設有4個系與2個中心,包括:傳播藝術系、應用外語系(含碩士班)、幼兒保育系(含碩士班)、社會工作系、師資培育中心、與外語中心;其中,師資培育中心設有幼稚園教師教育學程與中等學校教師教育學程,以提供本校各系有志從事幼稚園與中等學校教育工作的學生修習。外語中心則成立於民國95年8月,其主要任務為延續本校非外語系學生之英語學習,並針對大一新生實施分級教學制,以協助本校學生之英語學習。另外,本院並將於96學年度成立社會工作系碩士班與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而本學院之課程設計係以發展「各系課程專業分組」、「開設共同選修課程,實施博雅教育」、「提昇學生語文能力,鼓勵學生報考證照」、「重視學生學業及生活輔導」、「激勵教師學術研究」、與「產學聯盟落實社會服務」等六項重點特色,並以這些重點特色為基礎,進而以「人文藝術之涵泳」、「專業智能之養成」以及「社會服務之實踐」為辦學目標。
  此外,人文暨社會學院亦與國外姊妹校院合作,進行雙聯學制與菁英留學計畫,以提供本院優秀學生更多學習管道的生涯規劃。而針對本院及校內其他學院學生開設「人文社會科學專題」之選修課程,課程內容係以邀請校內外學有專精之各領域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演講,以擴展學生的視野,並提升學生之人文素養。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