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瓦礫中重生 建都所舉辦921成果展

【本報訊】發生於民國88年的921大地震,對台灣中部地區造成重大創傷,為重現重建區內的歷史建築修復過程及成果,文建會中部辦公室特別委託本校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舉辦「瓦礫‧重生‧文化資產大富翁—921地震歷史建築修復成果展」,自11月1日至12月10日假TADA/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原台中酒廠舊址)展開。
 擔任策展人的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副教授徐慧民表示,透過主題式展覽,希冀為921震災所遭遇破壞的歷史建築,所有調查及修復成果留下見證與紀錄,同時也期望前來參觀的民眾,能因此了解歷史建築之美,體會修復保存的困難,進而珍惜歷史建築,提升公民社會的環境美學意識。此外,為打破因建築學術及專業性與民眾所造成的藩籬,921特展特別精心規劃了活潑有趣、以身體感官體驗為主的遊戲方式,並本著「從幼苗文化扎根」的出發點,以事先發放學習單的方式,邀請台中市的國小學童及國中生參加。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特展共分為三大主題。第一個主題為「重生之光‧展示廊道」,由參與921地震歷史建築修復之18位建築師暨工作團隊聯手參與展出,除了展示修復的工程、心路歷程之外,手稿、殘蹟原件、工程報告及記錄影片等物件,也將在展場現身,共同訴說此歷史建築的重生故事;第二個主題為「文化資產大富翁」,將平面化的紙上大富翁遊戲改編、簡化為立體化遊戲區,融入身體與感官活動,藉由活潑有趣的遊戲使民眾探索、認識、體驗日常生活環境中的建築文化資產內涵,並對在地歷史文化產生認同;第三個主題則為南台灣著名的大木作修復師傅陳天平的介紹,由於他修復的工程約30餘件,對台灣文化資產的保存貢獻良多,而被業界尊稱為「平司仔」,展覽現場並特別展出由平司仔製作的穿斗式大木構架,共同為921地震歷史建築修復成果作見證。

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接受文建會委託辦理「921地震歷史建築修復成果展」,成果豐碩。圖為苗栗縣苑裡鎮蔡泉盛號。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