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正向氛圍中增權賦能

學務處學生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張曉佩

  在傳統心理學的薰陶下,學校老師在輔導學生時,往往傾向以負面的角度來看待學生的問題,或是不斷的挖掘問題的原因,希望能夠對症下藥,久而久之,不僅老師會容易感到耗竭(burnout),學生對於改變亦會愈來愈不抱希望。Seligman第一個打破傳統,主張心理學應該重視快樂、健康的情緒,因此提出「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理論。
  正向心理學主要的目標,在於提昇人們基本的能力,例如勇氣、誠實、自我了解、人際互動的技巧等,而非不斷地挖掘探討過去生活中的創傷、殘破,並針對這些創傷、殘破進行修補、治癒的工作。換言之,正向心理學的信念是幫助個人運用自身已擁有的內在心理能量作為因應挫折、困境的資源。
  從事教育工作者,如能以此信念為基礎,在與學生互動相處時,以正向的視框來看待學生,肯定學生已具備的優點、已經嘗試過的努力,使學生能在正向而非責備貶抑的氛圍中,不斷的增權賦能(empowerment),獲得自身能量的提昇與成長,才是教育工作的目標。
學務處學生諮商中心本學期導師輔導知能研習,特別邀請國內專精正向心理學的國立暨南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所長蕭文,於11月7日及12月5日蒞校進行演講,協助本校導師對於正向心理學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班級經營、師生互動中創造雙贏的契機,歡迎踴躍前往聆聽。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