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擴大海外招生 本校參加馬來西亞暨新加坡教育展
休閒事業管理系助理教授兼管理學院秘書 何昶鴛
本人奉派與資訊管理系李麗華教授於9月11日至19日,代表本校參與2005台灣高等科技大學校院馬來西亞暨新加坡教育展(共計25所國內技專院校參與),藉以向二國青年學子介紹與宣傳本校,並吸引其前來就讀。
馬來西亞係一多種族國家,華人約佔35%,為第二大民族。馬國政府雖允許華文小學納入教育體系之中,但堅持華文教育之民辦中學(亦稱獨立中學)則未受政府承認。據悉僅有1%至2%華人可進入國立大學就讀(共10所);私立大學亦僅有15所,其餘則是為數眾多之私立學院,升學管道有限亦狹窄。
本校在曾前校長騰光治校時期,即領先其他技職院校與新紀元學院、南方學院締結姊妹校,並維持良好之學術交流。由於前人的努力,使得本校代表於參訪此二學院時受到重視與特殊待遇,羨煞同團之他校代表。此外,大會亦安排團員前往多所國民型中學與獨立中學參訪,直接與其升學輔導主任或學生對談。那些輔導主任大多具有早年留學台灣之經驗,對於台灣懷有深厚情感。但因其僑生身分,當年均就讀於高教體系之大學,代表團成員每到一所中學均須介紹與解釋以增進校方對於台灣技職大學之認識與瞭解。對談之中,亦發現馬國青年學子逐年增加前往對岸之中國大陸深造的人數;兩岸之間的競爭可謂全面性,舉凡經濟、政治、外交,甚至於教育,「慘烈」二字已不足形容。馬國華文中學仍舊維持傳統之中華文化於其教育之中;走在校園之中,筆者彷彿通過時光隧道回到在「生活與倫理」課本之中強調忠孝仁愛與禮義廉恥的年代。對於海外華人致力於保持自己傳統文化的堅持,則是深表敬佩與折服。不知是否如此,感覺上馬國華裔青年學子頗為質樸,溫良恭儉讓的特質明顯,對老師亦恭謹有禮。有趣的是,他們極為熟悉台灣的流行音樂,對於偶像人物的著迷程度則與台灣學子無異。
由於本校目前已有20多名馬國外籍生就讀,加上本學度甫就讀之多名印尼籍學生,在馬國教育展之招生宣傳亟具效果與號召性,吸引數百位學子駐足參展攤位詢問申請就讀之相關訊息。而李教授更發揮其豐富之行政經驗與靈活之人際溝通長才,代表本校與英豪傳播學院與McOrange College簽訂合作備忘錄,為本校增添二所姊妹校奠定良好基礎,亦拓展未來之招生來源管道。
新加坡因過去並無為數眾多華人至台灣就學,復因其菁英學生除了新加坡本地之外,向來以美、英、澳為留學的地點,故招生的可能性較小。馬來西亞目前60所華文獨立中學約有五萬名學生,每年高三畢業生達7,000人,但前來台灣深造者約1,000名左右。因此,以本校目前招收外籍生之既有成績與基礎之下,應積極增加馬國外籍生入學人數。茲將此次教育展所獲得之心得與相關建議,供相關單位參考。
一、規劃重點招生系所:由於台灣之學歷並未獲馬國政府所承認(醫科除外),學子對於未來能夠創業之科系最感興趣;除了傳播系之外,以設計學院所屬科系詢問度最高(包括:視覺傳達、工業設計)。另外生物科技與資訊學院所屬科系亦頗受高中學子青睞。南方學院學生則對就讀管理學院企管與會計學系之二技學制或插班四技學制之三年級多所詢問。
二、招收獨立中學之畢業生:目前本校馬國外籍生多為新紀元學院之畢業生且就讀二技學制;有鑑於二技學制即將逐年廢除,建議本校選擇數所辦學績優之獨立中學簽訂姊妹校,招收外籍生就讀四技學制,拓展學生來源。
三、開闢馬東地區之招生管道:國內各技專院校均將招生重心至於西部(有37所獨立中學);目前馬國東部則有23所華文獨立中學,尚未有院校前去開拓生源。建議本校儘早前往馬東招生,並以Sarawake與Saba作為策略地點,前進與尋找合作的學校。
教育部技職司副司長王俊權(右二)、管理學院秘書何昶駌老師(右一)及資訊管理系教授李麗華(左一)在馬來西亞教育展攤位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