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的進修部,永遠的終身學習

進修部主任 林建良
面臨日新月異高科技競爭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產業遽變轉型已如火如荼展開,學歷(力)正是凸顯個人專業知能的最佳證明,也是提升個人社經地位不可或缺的表徵。在這政經高度發展的年代中,隨著政治民主化、經濟富裕化及社會多元化的發展,國人對於教育也寄予高度的改革成效與期望。特別在人力資源的角度上,隨著迎接新世紀的來臨,科技的進步與資訊的發達,個人在一生中極可能面臨多次的生涯轉機與抉擇思考。因此,在落後西方世界國家逾20年之後,終生學習(Life-Long Learning)的概念遂成為個人適應生活及養具競爭力的重要課題。
為建立終身學習社會,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競爭力,教育部於民國87年三月公布「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透過研訂各項中程計畫與完成立法等有效作為,據以大力推動。並積極以「推展家庭教育,建立祥和社會」與「強化人文藝術素養,建立書香社會」兩大目標進行一系列的規劃,正式將我國終身學習的意涵,做完整的定位。
對於已踏入社會上班族而言,在事業的衝刺階段,總感面對職場瞬息萬變的無奈。相對地,產業各界更殷切期待實質人力素質與專業養成的提升。本校為配合此一社會殷切的需求,深思熟慮之下,抱以回饋鄉里的責任,於民國84年奉教育部核准開辦大學部二技、四技在職班,並於民國88年開辦碩士在職專班,提供有心向學社會人士再進修充電的機會,並滿足地區產業發展之人才需求,由於辦學成效卓著,不僅培育無數各行各業優秀人才,在終身學習的社會潮流中,更成功地塑造人力素質加分的典範。
以開創即將屆滿10個年頭的進修部而言,目前已具備完整的回流教育學制。除二技、四技在職班分別計有53班與50班之外,另設有碩士在職專班共37班。在擘劃回流教育體制之下,課程規劃以著重發展各系特色與在職生需求,兼顧學術理論與學生在職進修實務專業之必需,做不斷的演進與調整。逐年來,學校聘任相當比例實務界兼任師資,協助啟迪新穎與實務之學習。又思及回流學生的生涯輔導及身心健康,學校針對回流學生之基本需求,特設有專職心理諮商輔導與衛生保健人員之服務,提供心理、生活、生涯規劃及健康保健等協助,期能安定回流學生的生活掛慮。同時,顧及回流學生的生活便利需求,適時輔導學生租用「學生專車」,以便利遠道學生搭乘。再佐以規劃「學務活動」課程,如導師時間、系主任時間與系家族時間等,施以建立更完整的關懷教育為前提,進而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默契與情感。上述種種措施皆為了逐步實踐回流教育的精神與願景,重視回流學生的真正需求,並推動所有擔負該任務之同仁,以夜間螢火蟲自許,企圖為這些殷殷學子們營造更便利、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除了進修部所提供的多元學習機會外,本校另設有推廣教育中心,自民國87年11月27日遷入台中市五權路現址以來,有效運用學校豐沛的資源來服務社區民眾,並積極協助社區相關企業及個人,以堅實其成長動力,使社區大眾擁有開放自由的進修機會,共同塑造以學習為主體的社區文化。推廣 教育中心自許於推動終身教育的社會責任,已陸續在幾年之中,開辦包括語文進修班、社區推廣教育進修班、生涯規劃班、工業局委託辦理工業設計人才培訓班、勞委會委託辦理以訓代賑職訓班、寒暑假電腦研習班、稅務代理人研習班、期貨營業人才培訓班、企業幹部分階訓練班、職訓局委託資訊軟體人才培訓班、托兒機構在職保育人員(乙類)訓練班、托兒機構所長(戊類)在職訓練班及各學系所開設之學分班、乙級技術士十六學分班等。一路篳路藍縷,嘉惠無限民眾,更成功地將本校終生學習的任務由校內到校外,從學校到社區,完整連接成一終身學習的學習網絡。
回流教育的觀念已普遍被全球所接受,而擁有更高層次的學習機會,並具有更精湛的專業能力是教育單位與學習者共同追求的願景。有鑑於此,未來本校回流教育方針宜朝下列三大目標前進:(一)強化新知的取得。在訊息傳遞快速的時代,專業知識及課程設計上,應隨時保持靈敏度及活化的彈性,以協助學生統整本身專業素養,學習最先進觀念及技術,奠定其未來學術及工作發展之紮實根基,滿足繼續進修的初衷。(二)結合學術理論與企業實務。秉持本校理論與實務並重之授課原則,訓練學生熟悉業界專業知識及實務運作經驗,期使落實學術與實務結合的基礎理念。(三)發展終身學習文化。西方教育思想家柏拉圖曾說:「人是由靈魂的馬車所趨動,而這兩匹馬,一隻是理性,另一隻是感性」,在人類無限的智慧追逐中,終身學習文化的發展需先築基在增加學習機會、擴大參與層級及激發學習需求之上,透過此基礎,方能平衡駕馭人類內在之理性與感性。以上三大目標均有賴本校再接再厲,並重視快速變遷的社會需求,持續提供終身多元的學習機會,協助開發回流學生個人潛能,為國家永續培養具有新觀念、新知能、新生活型態的國民。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