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93學年度自我評鑑系列專文(二)
為打造優質科技大學把脈─全校各系所自評與校務綜合評鑑之檢討
校務評鑑計畫專案主持人 楊聰仁
一、前言
本文係93學年度本校自評系列專文之第二篇,在前一篇已提及評鑑對於高等教育發展之重要性,及本校在系所自我評鑑總檢討時的建議措施,由學校提撥經費,協助各院系採行立即改善措施,務期強化既有特色,增加硬體設備投入,提升教學研究成效,並訂定獎勵辦法,推動產學互動的具體事實與成果,提昇服務績效。
根據前文綜合評述,及系所專業類自評表項目,本篇文章第二節就自評審查意見,提出系所改善建議,第三節則為整體校務運作及行政支援教學部分的評鑑建議,第四節為本文之結語。
二、系所自評意見及改善建議
專業類自評主要為依據教育理念與目標,如何有效利用教育資源的投入,亦即執行策略,檢視系所辦學成效的產出,若成效良好,並發展出系所特色,就可以額外加分,成效的評比可與其他學校同性質系所比較,如何由理念、策略、資源投入與成效產出,達到建立自我特色。在評鑑過程,可協助各系所瞭解辦學現況,自我定位,確立發展方向,與評鑑委員經驗交流,瞭解企業需求,外校辦學情形,相互觀摩與學習,再次擬訂自我改進計畫。
基本資料表的統計數字來源,可分為本校各系自行建立部分與學校相關單位提供部分,在實施自評時,常會面臨提供統計資料的正確性與時效性之質疑,連帶投入/產出的效益評估也受影響,此部分在正式評鑑前,必須認真面對,評審委員除現場訪評印象外,提供的資料,是評鑑的重要參考依據。
基本資料提供來源,分述如下:
(一) 經費收入與支出概況 ─會計室、總務處出納組。
(二) 教師人數概況 ─各院系、人事室。
(三) 專業圖書期刊 ─各院系、圖書館。
(四) 實習場所與設備 ─各院系、總務處。
(五) 教師教學情況 ─各院系、教務處。
(六) 課程規劃流程表 ─各級課程委員會、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
(七) 學術研究成果概況 ─各院系、研發處。
(八) 主辦學術研討會或作品發表(展演)概況 ─各院系。
(九) 推廣教育成果概況 ─各院系、推廣教育中心。
(十) 教師提供專業服務情形 ─各院系、研發處。
(十一) 大學部系/所畢業生進修證照取得統計概況 ─各院系、研發處、教務處。
此基本資料表數據之呈現,可與顏吉利教授在民國93年6月10日朝陽時報刊載「績效評估體系之佈建」一文,行政單位與學術單位共同績效指標、個別績效指標相互呼應,相信可更明確瞭解行政單位與學術單位的權責、相互間的配合,也可體認學院如何進行系所整合,如何與行政單位溝通協調。
茲將系所自評意見及改善建議,列示如下:
表1 系所自評意見及改善建議
項 目 自評意見 改善建議
教育理念與目標 不同學制宜有不同理念與目標。 針對研究所、四技與二技不同學制,訂定適合教育理念與目標,落實因材施教理念。
學生是否認同系所教育理念與目標,教師是否有共識。 在主任時間、院教學座談會、系務會議加強溝通宣導,使教師在師生互動時,可有效傳遞訊息。
師資與圖儀設備
之投入 改善師資結構與師生比、專業圖書期刊數量、種類之統計與借閱方便性。 聘任合格教師,鼓勵進修與升等。專業圖書期刊集中圖書館特定區域,並有明確指示導引。
教師流動性偏高。 利用獎勵措施,留住優良教師,延聘公立大學、研究機構屆退優良師資,協助系所成長。
儀器設備使用與實習場所管理情形之改善。 儀器設備需有中英文使用說明與介紹,以及使用者登記簿。
專人管理儀器設備與實習廠所之清潔、安全,定期維修保養。
圖儀設備之充實。 將學校共同教學資源之圖儀設備列入,如電算中心之電腦設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軟體等。
教學與行政管理
之執行策略 教師研究著作及專利發明等發表情形仍有改善空間,提升設計學院、管理學院部份學系論文發表質量。 提高獎勵誘因,加強團隊研究,教學負擔合理化。
鼓勵與校外學術團體共同辦理研討會,作品展演,並有效提升院專業期刊、學報之質量。
「教學品質」應維持一定水準。 對研究所、大學部入學新生專業學科與語文能力,依入學測驗成績統計分析,研擬菁英與補救教學措施,落實教學評鑑。
學制複雜之系所調適方案宜建立。 因應二技或進修部規模之縮減,調整系所組織,簡化學制。
缺乏博士學位教師或實務經驗教師之學系,宜有改善策略。 獎勵會計、設計、視傳等領域教師在職進修,適當減輕教學負擔,以期早日取得博士學位。鼓勵教師積極投入產學合作與實務研究。
課程規劃與執行應適當。 依據教學理念與目標,訂定學系課程,培育研發菁英,或兼具實做能力與基礎專業知識之技職專才。配合學生程度實施教學,避免目標與實際成效落差太大,兼顧學生未來就業,加強專題製作。
增加學生人文素養,增加藝術美學知識。 由設計學院與通識教育中心規劃適當課程,逐步推動。
系所辦學成效 學生就業率、證照取得率及升學率情形統計資料應具有正確性。 輔導學生升學、就業、取得證照,持續與學生聯繫,電話或e-mail查訪,建立正確資料,可參考企管系做法。
證照取得率為管理學院特色項目,可繼續加強輔導。
回流教育辦理成效的提升,代表技職教育與終身教育的互動情形,可適當推動。 可視學系屬性辦理,逐漸形成學系特色,例如幼保系在推廣教育中心協助下,推動系列保母培育課程。
特色加分 系所應有與其他學校同類系所區隔性的特色。 由前述各項目的檢討,應可建立各系所師資、教學、研究、課程規劃、與辦學成效或執行策略的特色。
在系所自評過程中,常會思考課程規劃是否能配合時代變遷、產業需求、學生就業就學要求,而加以適當的調整,例如社工系考慮學生實習問題、老年化社會的老年照護需求;幼保系考慮人口出生率降低,必須擴及嬰幼保育問題,或跨領域結合,開發幼兒教學的教材與教具;其他共同性問題,如學生來源、學生素質、教師穩定性、教學研究環境、產業結構變化與教育政策的引導,均顯示系所發展與定位,面臨的挑戰,將是愈來愈高,有良好因應策略的系所,才能永續成長進步。
三、綜合校務評鑑與改善建議
依照顏教授提出的行政單位共同績效指標與各單位個別績效指標,進行行政單位自我評鑑,即可瞭解各行政單位相對於學術單位發展規劃,所提出對應策略的執行成效。
依照綜合校務評鑑委員意見,及改善建議,擇其要者彙整表列如下:
表2 評審意見及改善建議表
項 目 評審意見 改善建議
教 務 生師比有逐漸增加趨勢。 維持適當生師比,教學品質控管依相關規劃確實執行。
提供就業專精學程,最後一哩就業學程,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邀請具產學實務經驗教師協同教學,規劃產業研發碩士專班。
學生退學人數僅達0.39 %,可更嚴格要求,加強輔導學業成績落後同學。 將二分之一人數資料適當呈現,預警制度配合強化補救教學輔導措施,落實教學品質管制。
教學資源(師資、軟硬體設備)整合,產生更大效果。 教務處與進修部、推廣教育中心,在行政運作上適度整合,使資源充分利用。
學 務 學生諮詢輔導比例逐年提高,應加以重視。加強交通安全教育與生活教育之宣導。勞作教育為本校學務工作特色。 由學生諮商中心進行個案分析統計,加強與學生家庭聯繫,配合新生訓練,舉辦學生家長日。
結合導師制、系家族制及研究師徒制,加強學生輔導。
改善社團與學生活動空間及環境。
總 務 講師研究室空間有待加強。
校安中心定期防震、防災、逃生演練,重視危機管理。 將本校研究室空間坪數,每人可使用坪數,予以量化表示。
研 發 設定標竿學習學校,發展學校與系所特色,擬訂達成學校願景,教育理念與目標之策略。 搜集國內外各大學資料,提供策略共識研討會、行政會議討論,凝聚共識,研討具體可行策略。
加強專利申請與創新技術研發。
建立具研究潛力的研究中心,給予預算補助,賦予重點研究發展任務,並定期考核成果。 擬以〝本校教師為發明人之有效專利數〞呈現專利申請件數,並強化獎勵機制。
強化院系專案及特色計畫申請及審查機制,培養特色系所。
其他事項 行政支援人力資源與素質優良,特有之退職金制度有助提升工作效率,延攬優秀人才。 可提升行政人員專業能力,職員精減應考慮對教學、研究、服務之支援人力與品質。
財務調度及開源節流措施,宜有系統規劃,使學校正常發展。 目前學校財務狀態頗佳,財務使用狀況亦詳細規劃,財務赤字降低,可促進學校發展。
四、結語
透過系所自我評鑑與綜合校務發展評鑑機制,可瞭解本校各系所尚待努力的方向,及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思考應採行之因應措施。評鑑的目的,主要在於提升大學教育品質,強化大學競爭力,確立發展方向,建立大學系所特色,限於篇幅,無法詳述評鑑結果,但是相信參與同仁都有深切感受,我們雖有不錯的基礎,但我們可以做的更多,做的更好,讓學校更上層樓,期盼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