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論壇
本校課外活動的過去與未來
學務處課外活動組組長 劉振維
學務處課外活動組的主要業務有四:一輔導學生社團,二承辦或協助全校性重大活動,三辦理校內外各項獎助學金申請,四推動社區服務理念。基本上,皆是廟堂之上教師多不會傳授的內容,但卻是校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子;缺欠如是因子,便會令人覺得校園死寂而無生氣。人的學習應該是多面向的,課外活動便提供了不同的面向。而大學之所以為大,就在於提供不同思索以供同學們學習判斷與選擇。在此意義下,課外活動的重要便不言可喻了。
學校創校十餘年來,在同學與本組一起努力下,課外活動呈顯出以下面貌:
一、目前成立的學生社團約75個,分屬綜合性、服務性、學藝性、康樂性,以及聯誼性五大類。社團經營的良窳,不僅在於社團成員的內聚力,更呈顯在所表現出的活動品質。所以,社團得以成長茁壯,與其立社宗旨與活動目標關係甚密。同學據之,不但表現青春活潑該有的氣息,亦常以關懷社會、奉獻人生為荷,展現自信。民國89年921大地震的賑災,90年桃芝風災的重建,均留下學生社團無私奉獻的痕跡。歷年來,如學生會、社服隊、基服隊、救傷隊、話劇社、國樂社、管樂社等,或榮獲全國社團評鑑特優、優等,或榮獲臺灣中區地域獎項等,不僅得到肯定,亦為學校增添無限光彩。
二、在承辦或協助全校性重大活動進行方面,最主要是一年一度的系際盃合唱比賽與啦啦隊比賽,同學對活動投注心力之甚令人動容;協助軍訓室辦理校慶與畢業典禮,彰顯朝陽自強不息之精神以及祝福畢業同學鵬翼萬里;以及每年五月的動靜態藝文活動,如著名的明華園、太鼓踏舞團、安徽省民族管絃樂團等藝文團體均曾蒞校演出。本組亦訓練部分社團承辦全校性大型活動,實戰同學的組織籌劃與應變能力。此外,本組亦於93年起舉辦「千字寄情」徵文活動,激發同學提筆寫作小品文,將自我情緒心思化為文字,分享全校師生。諸此,均使校園氣氛充滿了暖暖的人情味。
三、在辦理校內外各項獎助學金申請方面,校內部分除各項學業優良獎學金外,鼓勵無私奉獻同學設立「公共服務績優獎學金」,幫助家庭遭逢重大變故之同學慕款成立「急難扶助金」,使同學面臨不同情景,或有所肯定、或有所扶助。課外組每年亦承辦「朝陽優秀青年」選拔,甄選品學兼優及領導社團傑出之同學,作為全校楷模,並代表學校接受全國表揚。部分同學十分努力,93年更有獲得中技社李遠哲獎學金(化學類)及勵學獎學金(會計類)的鼓勵,在全國競爭中得以脫穎,甚為難得。
四、生活教育是本校的一個優良傳統,服務學習的精神透過勞作教育的施行亦深植同學心中。因此,同學們普遍皆能體會「助人最熱、服務最榮」的真諦。順此,本組推動社區服務,展現於帶動鄰近中小學活動,關懷社區老人之家、孤兒院,參與社區藝文活動等,無形間拉近了本校與社區鄉民的感情。服務性社團同學更常犧牲假期,利用寒暑假奉獻心力於山巔水涯的偏遠之地,為孩童帶來心底童真的歡樂。諸此均充分發揮大學生愛護社會、貢獻社會的服務精神。
課外活動並非學校正式課程,但早被大多數教育工作者所肯定,同時也成為社會新鮮人謀職履歷的必要內容之一。理由在於,課外活動延伸了個人生命的觸角,碰觸非文字的敘事,予同學的激勵是直接且強烈的;在諸種活動進行期間,無形中培養了自身的團隊精神、領導統御、抗壓耐力以及認真負責的態度與能力等。而此,正是一個步入社會,奉獻己身於鄉梓家邦的必要心靈。人生風起雲湧,偶有平坦,但多是湍流或崎嶇之路,因此,培養智識之外的能力顯得更為重要。1983年哈佛大學教授賈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多樣智能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觀點,否定過去僅以智商(IQ, intelligence quotient)衡量人之能力的看法,實與上述陳述不謀而合。
站在廟堂講臺之上者,無不希望每位莘莘學子均是品學兼優。然而,人的智識開展有快有慢,課外活動的歷練,當能為同學開啟不同的視野。本校的課外活動,在既有的良善基礎上,當能形塑出更有熱情、更有內涵,與更具仁民愛物之關懷的朝陽學生文化,並為同學創造一個不悔且值得永恆追憶的大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