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圻文創作鄉土歌謠 找尋老霧峰回憶
【本報訊】為突破傳統文人書畫慣性思考模式,本校視覺傳達設計系講師黃圻文以結合音樂、舞踏、詩歌的動態書寫創作,提出「搖滾墨書」的思惟表現,有意破除東方西方,傳統現代、動態靜態藝術創作之迷失,並發行首張以霧峰鄉土情懷為主軸的新台灣抒情創作歌謠CD「愛情花園」,用聲音表達台灣生活的真實感動。
黃圻文,1960年生於台中縣霧峰鄉,曾接受影像藝術家陳志和拍攝紀錄片「台灣色繪詩人-黃圻文」,他的首張音樂創作專輯,收錄了包括「霧峰之歌」、「四角月娘」、「愛情花園」、「醉台中」、「深更三義」等10首動聽的歌謠,多面向的藝術表現,既本土又現代的旋律,發行後頗受歡迎。
黃圻文表示,他的祖父樸素畫家黃票生,是霧峰林家的佃農,小時候老家就位於本校校舍的後山,這座人稱樟公山及比較高處俗謂「尖後」的山坡地,有一條山友們對外出入聯絡的主要道路,每次走在山路上,都會有一種遺世而獨立的輕鬆感,居高俯視鄰近的吉峰村與更遠的大里、太平、台中市區皆能一覽無遺,無分晨昏各有不同美感特色,這是他創作歌謠的靈感,同時也是他對霧峰這塊土地獨有的感情。
霧峰樟公山上蟲鳴鳥叫到處散發著花果成熟的撲鼻芳香,黃圻文自小看著祖父披星載月胼手胝足守護家園,耕耘著賴以活命的山坡地,而父親沈默寡言只管付出,在小學作育英才與世無爭的盡職奉獻身教,更在年幼懵懂黃圻文的心靈裡,留下尊嚴立足樂道守份的處事態度想法。長大後黃圻文同樣秉持農夫本色在藝術的原野中拓荒,同樣流淌著關愛鄉土的精神,用畫、用詩、用歌來撒播文化種子,雖無法如同往昔繼續倘佯於大自然無賮L束的懷抱裡接受陽光、雨水的洗禮,然在城市人文農園裡,他照樣流汗、施肥只問耕耘,扮演起創作、表演、藝評、策展、教學的文化「農夫」角色。
鄉土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