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系劉克峰老師創作個展 11月5日登場
甫於8月27日至9月26日以「打開地表的盒子-關懷惠來遺址創作聯展」獲得熱烈迴響的本校建築系助理教授劉克峰,將於11月5日至12月5日假台中26藝術空間(台中市西屯區惠來里市政南一路26號)再度舉辦「遲滯時間的裝置-Noah's Ark 系列創作個展」,開幕茶會為11月5日晚間7時,誠摯邀請全校師生蒞臨。
什麼是讓時間在空間與空間之間停留、運動與轉變,如唱片的跳針,讓某一歌詞一而再的重複,同時也隱喻了時間的遲滯。是什麼事件會在兩種物質間留下痕跡、記憶與拓印。是日記,這裡的日記如遲滯時間的裝置。再閱讀日記的時候,是從現在的同時與過去的記憶並置。就像是我曾經住過的小房間的記載,可以再從新回到過去的惆悵。
房間:登上樓梯,會經過一條昏暗長長的通道,就到達編號48號的房間。房間內部長有三米六,寬二米二,高二米五。房裡僅有的舒適設備,就是一張床、一座單人沙發、一書桌與老舊的一張椅子。其他是普通的設施,如一盞電燈,加上一排衣架與一口小窗。這是對於一個房間的描述。如果我們要在這個房間閱讀,那麼會以什麼姿勢;是人坐在椅子上,書放在桌上。或是應該找一個自己最舒服的姿勢?坐著,躺下,縮起身子,或是平躺;仰臥、側臥、還是俯臥;坐在床上、椅子、沙發、桌上、或是膝墊上;站在窗台邊閱讀;甚至採取瑜珈的姿勢。
這一系列的作品是從1997-2004的心情素描,如同日記般伴著我。這裡也是用了一種當代的書寫與工作的工具,電腦。是以最為低階的小畫家軟體,一方面容易取得如過去的鉛筆般方便,另一方面是它仍能保留多數手部的移動動作的運動速度與遲疑狀態。這裡的畫作如數則日記,是八年來的誘惑與慰藉。
〜劉克峰
建築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