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校慶感言〜朝陽讓我實現人生理想
創校校長 曾騰光
欣逢朝陽十週年校慶,身為創校老兵,目睹朝陽校務發展日漸基礎雄厚、枝葉繁茂、社會影響亦廣泛,朝陽的辦學績效,的確讓我有”與有榮焉”之感。
一九九一年一月我在美國完成教育博士學位返國,原想轉業從事群眾組訓工作,未料面見宋董事長請益未來生涯發展時,宋公建議我可考慮到台中協助楊創辦人籌備「朝陽技術學院」。宋公是我尊敬的長官長者,他的建議言之有理,辦學確可實踐我「學以致用」之理想,我未經長考即欣然允諾宋公願意前往霧峰辦學,接受挑戰。從此,我與朝陽結下不解之緣,歡喜將我的後半生與朝陽融為一體。
一九九一年三月我到籌備處開始工作,一切繁雜的籌備工作從零開始,但大致已蓄勢待發,當時之情況可謂”篳路藍縷,百事待舉”。聲譽卓著之長億營建部門負責整地剷平山頭及興建校舍,籌備處五位同仁則負責監工及蒐集資料、建立典章制度,結果以不到兩年的時間完成建校的軟硬體建設,順利地於一九九四年四月奉准立案招生。以那麼有限的時間和人力,竟能完成不可能的創校任務,我既驕傲又感恩,我要由衷感謝宋董事長的精神支持,楊創辦人的傾力資助及籌備處五位同仁(朝枝、永進、德富、勝民及碧梅)之犧牲奉獻。
在全球化趨勢及國內社經情況變遷之雙重影響下,台灣高等教育之經營環境,始終處在高度競爭中,有優勝劣敗的壓力,如何使全新而年輕的朝陽能在學術界佔有一席之地並永續經營,我深知我的責任重大,因此時時刻刻殫精竭慮,苦思辦學策略。我是一位重視教育理想的實踐者,更是一位劍及履及的走動式管理者,不喜陳義太高、無法落實的抽象標語口號或理念。朝陽是所尚在發展中的大學,以朝陽所擁有微薄的資源和聲望,在學術上不但無法與成熟而有歷史的私立大學競爭,更遑論佔盡優勢的國立大學!為了朝陽的生存與發展,朝陽一定要在學術以外的領域追求卓越、建立特色,才能提升朝陽的知名度與社會影響。我所採取的經營策略是:首先要將董事會之所有權,校長之行政權,教職員之教育權及學生之受教權保持適當的平衡,不偏不倚。其次要求我自己待人處世的態度時時刻刻要做到「無私無我、不貪不取、任勞任怨、全心全意」,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說過:「什麼是教育?教育只是愛與榜樣而已」,透過我自己端正的言行和作為,爭取教職員生對學校之向心力。同時我全力塑造良好的朝陽校風,目前守法、和諧、友愛、清廉、整潔、尊重與包容的傳統和精神仍時時流露在朝陽師生的人際關係上,使朝陽校園沒有派系,沒有鬥爭,沒有黑函。再其次妥善規劃勞作教育制度,使朝陽校園成為全台最乾淨的校園之一;服務至上的導師制度,讓全校學生感受到朝陽的溫馨與關懷;以學生為本位的輔導和服務制度,讓學生覺得朝陽確與眾不同,進而能自治自尊自律自愛,以朝陽人為榮;同時,健全的教職員福利措施,使教職員能在朝陽安身立命。
由於董事會的健全,師生關係的和諧及教職員對學校的歸屬感,全校師生產生了良好的團隊精神及朝陽利益至上的共識,使朝陽在教育部嚴格審核下,建校僅滿三年即獲准改名為科技大學,改制之快打破台灣教育史之紀錄。一九九九年之「九二一大地震」,本校遭受嚴重創傷,校園滿目瘡痍,慘不忍賭,本校竟能在短短之四個星期自力完成災後重建,讓學生返校正常上課,使本校成為災區災後重建的楷模。這些不平凡的成就都是朝陽精神的高度表現,我深以朝陽團隊的精神為榮為傲。
回首來時路,朝陽成長茁壯的過程均歷歷呈現在眼前,在朝陽十三年,我走遍朝陽校園的每個角落,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有我的感情在,這些人事景物豐富了我的人生,亦都是我生命中無法割捨的牽連,我何等榮幸能參與朝陽的創校工作,讓我有機會磨練心志,實現自我。兩年前,我辭卸行政職務轉任教職,對目前平淡的生活,我甘之如飴。我感謝宋董事長、楊創辦人之提攜與指導,感謝楊校長的尊重與友情,更感謝全體教職員的合作與協助。最後在校慶前夕,我以感恩的心敬祝我們的朝陽—
生日快樂,校運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