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論壇

面對現實,挑戰未來—給迎向陽光的朝陽人

學務長 潘吉齡

  走在充滿著陽光和煦的校園裡,同學們的熙熙攘攘,讓朝陽這最高學府呈現出一片活力充沛的氣息,有時不經意的聽到學生在喊“學務長好”,我趕緊點頭大聲回應,臉上也很自然的浮現出親切的笑容。雖然就任此職位尚未及半載,但漸漸地學生在校園中問好的次數變得日益頻繁。最顯著的是上個月過生日,或許因為身為學務長的關係,祝賀卡片的數目亦有別往年顯得額外的增加,在沉浸於歡愉氣氛中,已猛然意識到背負的責任是如此的沉重。


  到朝陽任教已逾九年了,看著學生們的進來與畢業,其所獲得的專業素養、對人態度、處事思維,真有如春夏秋冬順序般的四季分明。可是台灣在近十年來,雖然民主的腳步成長了不少,但整個社會秩序、道德與價值觀反而似乎是有日漸沉淪的混亂。也因此現代新新人類的人格特質及次文化與原有社會主流價值及文化亦已漸行漸遠,對於準備期末考和準備一場突破創新的晚會孰輕孰重的判斷,以及打工和約會戀愛的經驗孰先孰後的決定,值得深思。如果繼續升學(甄試、考試、出國)、就業或休學等,究竟應如何選擇,似乎都是必須面對的難題。同時,在這網際網路發達的世界裡,課業是否是在學努力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參加社團是否可讓自己得到人際關係的建立,追求愛情是否妨礙自我成長,或讓自己變得脆弱,亦皆是同學們需要慎重抉擇的考量。


  記得十年前社會對五年級生退休金的基本要求為一千萬元,過了五年後,社會普遍對於六年級生退休的水準則達到三千萬元,曾幾何時,前一陣子在報章雜誌上對於七年級生退休的要求竟高達一億元(這也太危言聳聽了吧!)。再回頭看看現今各銀行發行預借現金卡的族群,主要以20歲至30歲間的年輕人為主要大宗,由此可以觀察出台灣青年未來想要過生活的方式,乃是以享受方式為其依歸,如此以來一億元的目標,對於大部份九成以上的七年級生是否為一遙不可及的夢想?所謂三十而立成家、置產、創業是否可以達成?恐怕也是一個問號。而同時,未來是否有可能會像目前日本-“家寵族”的情況在台灣盛行呢?我們又要如何面對這不斷高漲消費時代的難題?更需要以高度的智慧為之導向。


  所以,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基本即是「學生活」,包括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處世、學會成長。有時有老師或同學會問我為什麼要舉行系的升旗呢?學校實施勞作教育真的能讓同學們學習愛校惜福、應對進退的道理嗎?甚至自己在系上開設必修課中要求同學以起立的方式謝謝老師,這是否意味著太八股或是無意義呢?自己總是告訴同學,尊師重道固然重要,但老師從不奢求同學體會老師的辛勞,而這項小小的要求,請同學能遵行並學習所謂的「規則」與「秩序」。因此學會「面對」與「接受」在求學過程中,更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進而才能學習「觀察」與「用心」,當然最理想的境界,是能達到曾國藩的處事態度-「花未全開月未圓,乃人生最好境界」。俗語說:「流過汗的錢不會跑,流過汗的孩子不會倒」,面對環境不斷的變遷與挑戰,我們也必須學習忍受、接受現實,亦要有不憤世嫉俗、不遁入山林的思維。僅期待有此機會能與大夥分享自己的感受,在朝陽這溫馨的校園中,共同學習與成長。最後我仍以常說的那句話與朝陽人分享-「微笑的曲線可以撫平所有的困難」,讓身為朝陽人的我們,迎向陽光,快樂、自信且懷著惜福的態度共同攜手前進。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