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坐雲上學去
圖書館館長 王淑卿
朝陽科技大學座落在台中縣霧峰鄉的小山坡上,平日學生往來住處與學校之間,必定會經過幾個社區,與社區往來極為密切,也經常赴社區進行義務性得服務工作,包括清掃街道、伴讀、壁畫、油漆,在921震災重建期間,更是出錢出力,不留餘力。我們這些學生在與社區居民往來數年期間,漸漸發現隨著社區孩子逐漸成長,社區居民之間往來逐漸減少,感情日漸疏遠,彼此間為著一些小事也會產生一些衝突,因此本人提出「創意學子培育計畫—讓孩子坐雲上學去」,希望能夠找回社區孩子的夢想。
該計畫以梅城儷景社區為例,過去居民間透過每月一次的郊遊聚餐,社區居民相處極為融洽,少有嫌隙發生,然而近來常常因為某些居民的孩子就讀於國民中學音樂班,不定時就會發出極大的鋼琴聲而與鄰居產生衝突,彼此均未能相互體諒使得彼此感情已不若過去和諧。再又如4月初,某住戶家中水管漏水需全部更換,更換期間擬接用公共用水,並已承諾會向管理委員會繳交水費以為彌補,但在管理委員會因尚未訂出合理收費標準而未公告之前,即有住戶自行趁著管理員不在管理室的時候,私自張貼“請勿偷接公共用水”的告示,明顯是向欲接用公共用水的住戶挑釁,對於住戶彼此間和樂相處的氣氛,投下嚴重的殺傷彈。
以上事實,相信不但是梅城儷景的問題,也是許多年輕社區的問題。隨著社區孩子逐漸成長,功課壓力漸大,家長也不便抽空參加社區活動,間接造成社區活動逐漸減少以致於消失,社區住戶感情淡薄,社區意識喪失。這種現象對於社會的團結,鄉土的感情凝聚,都會產生嚴重的衝擊。參與該計畫的本校學生,來自於企業管理系、應用外語系、應用化學系、與資訊管理系,同時也都來自於不同的社團,包括慈青社、社會服務隊、企管系學會等學生組織,均期望藉由此一機會,訓練自己的創造力,協助社區居民了解此一問題,並能共同思索解決的方案,以再度凝聚社區居民的感情。
欲參與該計畫的社區為梅城儷景社區,該社區坐落於霧峰郊區,是一處54戶的五層樓別墅型小型社區,過去社區住戶每個月都會相約外出郊遊聚餐,每遇節慶就會樂捐贊助舉辦聯歡晚會,例如農曆春節的聯歡團拜、元宵節的猜燈謎、端午節的庭園歌唱大賽、中秋節晚會以及聖誕節的烤乳豬大會。社區生活多采多姿,九二一地震避災期間,大家相互扶持,一起煮食、一起尋找水源,共同度過那一段艱苦的歲月。
然而隨著孩子年齡逐漸成長,孩子升上國中以後,就讀的範圍逐漸擴大,原本都是唸同一所吉峰國民小學,一同上學、一起遊戲,現在有的到台中市就讀曉明女中、居仁國中、雙十國中、明道中學、華盛頓中學等公私立學校,也有部分留在當地就讀霧峰國中、成功國中,每人生活作息都不相同,假日又各有活動,難有聚在一起的機會,進而使得彼此感情日漸生疏。孩子們互動機會減少,父母為陪著自己的孩子,也不方便參加社區活動,對於社區公共事務的關心與參與更為稀少,住戶彼此互動減少,感情自然日漸淡薄。
所以,追根究底,孩子年齡成長以及學業壓力是社區意識逐漸淡泊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夠設法讓孩子快樂學習,就像是每天坐著雲去上學一般的新鮮快樂,不但可以解決學習壓力的問題,也可增進彼此互動,進而增進彼此感情。
由於孩子是一切問題的根源,過去,孩子還小的時候,一方面課業壓力不重,又唸同一所國民小學,每天生活、讀書、遊戲都在一起,感情融洽,父母也因為孩子們的交往頻繁而增加許多互動的機會。近年來,隨著孩子逐漸成長,有的留在當地國中就讀,多數都通車到台中市就讀不同的公私立國民中學,每天生活作息時間不同,假日也各有補習、戶外教學、才藝訓練等等活動,一年到頭少有機會互動,男女生之間,又因為性別上的緣故更無法像過去一樣自在的相處。孩子們的感情交流機會減少,當然也使得父母與鄰居交流機會減少,相互了解減少了,體諒之心自然淡薄,漸漸就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產生嫌隙,所以要恢復社區意識,增進鄰里感情,就應該從增加孩子互動以及增進鄰居彼此認識開始。
所以「創意學子培育計畫—讓孩子坐雲上學去」的創意,在於由參與的大學生們,從不同科系、不同社團的角度切入,以孩子現在就讀國中、課業繁重的狀況,規劃各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協助孩子把書唸的更好,又可以增進父母間的參與與互動等活動為計畫重點。該計畫的學生將可以運用本校各種設備,並由本校中等教育學程的老師,以及具有科學教育專長的老師,融合國中小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相關科目之教材,發揮創意,規劃一系列生活科學創意學習活動,帶動社區學童以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學習活動,滿足孩子作夢的夢想,除了可以增進學子學習動機,改善學生學習態度,進而提升學習成效之外,還可以藉由舉辦相關競賽,頒發多種獎項來提供這些學生未來多元化入學管道的準備工作,相信一定能獲得家長們的支持與投入,進而達成凝聚社區共識與團結的目的,解決原本社區意識淡薄的問題。
「創意學子培育計畫—讓孩子坐雲上學去」活動內容,均由本校學生協助設計,社區孩子參與規劃執行,除了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意之外,對於社區孩子的幫助將會是更全面性的。為期使該計畫所培育的創意學子能在校園持續茁壯,該計畫亦將成立創意研究社,設計社區網站,並將活動內容、經過以及成果公告,供無法參加的父母及社區小朋友參考了解,另外,也邀請不同年級的學生參與,希望能將成果與創意經驗,傳承下去,並藉此培養孩子們更豐富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