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系學生畢業製作 遠征泰北拍攝紀錄片
【本報訊】為了拍攝更精緻的紀錄片,今年本校傳播藝術系進修部應屆畢業生的畢業製作,跨出以往只在國內尋找題材的限制,並組成「異域重生製作小組」,把觸角深入泰北地區,將五十多年來,生活在泰緬邊境,飽經戰亂的92個難民村,真實景象與幾十年下來透過外界協助,一步步重建的艱辛過程,帶回台灣,不但作為三年來課業學習上的成果展現,也重新喚起許多人對於當年孤軍的記憶。
構思將近六個月的時間,製作小組在完成台灣部分的訪談與田野調查工作之後,於11月底前往泰北地區,展開實地的取景拍攝工作。為期八天的行程中,從當年的泰緬邊境的游擊戰道大谷地,到極東、極西的帕黨、密窩兩處發生過慘烈剿共戰役的村落,製作小組透過當地參與戰役的老兵,重回當年許多現場,也得知早年泰緬孤軍撤台秘辛,以及揭開不為人所知,神秘敵後組織—光武部隊的面紗。
擔任製作小組製片工作的劉政義指出,由於小組成員只有6人,大夥以三部攝影機,拍攝了30捲的珍貴畫面,有限的時間裡,每個人所肩負工作量都相當重;而跨越了幾十年的環境與空間,這些遍佈在泰北三省的孤軍難民村,處境更是不盡相同,因此除了這些史實的呈現之外,如何看出異域重生的景況,就是對製作小組的一大考驗。此外,小組成員也透過在當地進行扶困工作21年的中華民國災胞救助總會,從經濟作物的栽培、農場的開闢、泰皇山地計畫,以及教育傳承等問題,作完整而深入的訪談拍攝。
製作小組表示,整部紀錄片的最大意義,除了印證學生的製作能力,可以擁有與媲美業界的水準之外,更是一種對歷史的回顧與展望。這部紀錄片在傳播藝術系陳勇瑞與林念生兩位老師的指導下,將展開後製工作,並於明年的畢展當中公開呈現,讓大家對這群走過艱辛的孤軍,有另一番不同的認識。
傳播系異域製作小組成員與泰北少數民族「長頸族」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