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老街-活化鄉土資源 霧峰民主老街風華再現
建築系副教授 楊敏芝
地方文化活動及傳統老街風貌再造,已成為許多貧窮鄉鎮地方再發展的主要策略,它主要透過居民集體由下而上的營造方式,讓居民自己去創作自己的街道,以達到重塑地方特色風貌及凝聚地方居民的目標。
民主老街為霧峰鄉最早期的市集,兩旁多為較早期的建築物,磚造的立面,黑色的屋瓦,騎樓有紅磚造之弧形拱門裝飾,加上騎樓間的特色小吃老店,具濃厚的鄉土文化風情,它並擁有霧峰最早的戲院,早期車水馬龍,為鄉鎮的活動中樞。但隨著時代變遷,原有舊市區的生命力,因產業結構的改變及都市經濟動脈的失去,而逐漸式微。現今老街為傳統市場用地,街道為攤販及汽機車占據,街面呈現破舊髒亂的情景,往日傳統建築老街的風貌難尋。
有鑑於此,為讓民主老街的風華再現,本人接受台中縣霧峰鄉公所委託,特邀集本院許國威及徐慧民老師協同主持「霧峰鄉民主老街風華再現計畫」,結合學者專家,地方耆老,文史工作人員及地方鄉民共同討論,一起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勾勒未來願景。藉由實質空間改造計畫,價值立面保存維護計畫,文化產業注入行銷計畫及商圈形象改造計畫的擬訂,以重新檢視民主老街的發展定位,傳統街屋風貌、材料、語彙,重建民主老街的風華及凝聚社區意識,成為鄉土文化與產業活動兼容並蓄的老街。該計畫主要目標如下:
(一)重振老街的經濟動力,發展街區特色及產業動力。
(二)保存老街傳統街屋風貌,強化街道景觀。
(三)動員及建立社區街坊組織,凝聚社區意識。
(四)整合地方觀光資源,導入文化產業活動,活化地方產業經濟。
(五)透過社區總體營造,以教育居民參與方式達到永續經營與發展。
本計畫實施範圍為「民主老街及週邊地區」,民主老街位於霧峰鄉市街中心地帶,為霧峰鄉早期發展的中心市街,並擁有霧峰最早的戲院。以市場為起點,經戲院遺址,民權路至德維街段。
為期達到民主老街整體環境改善及活化再利用的目標,以居民由下而上的社區營造模式及地方文化產業活化機制,帶動地方經濟復甦發展。因此,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一)霧峰鄉及民主老街之歷史、人文、自然資源、及社經環境資源的資料收集及影像建檔。
(二)民主老街現況調查、測繪、建築立面、公共空間(含騎樓)破壞分析。
(三)民主老街具有價值建築之保存維護計劃研擬。
(四)「地方文化活動」及「文化產業活動」規劃及活化策略研擬。
(五)老街商圈形象再造計畫及地方行銷策略研擬。
(六)居民參與式規劃機制研擬。
(七)舉辦專家學者會議及地方居民座談會、凝聚地方共識。
(八)發展課題與等略研擬。
(九)民主老街風華再現願景實質發展計畫研擬。
(十)民主老街街道空間景觀美化計畫。
(十一)實質行動方案及管理維護機制研擬。
(十二)規劃成果公聽會。
至於實質空間發展計畫,將依據下列幾項發展向度進行:
(一)交通計畫面:包括整體文化觀光導覽地圖規劃構想、時段性徒步街交通及停車空間規劃構想等。
(二)實質空間發展面:包括街道景觀改善、街道鋪面改善、街道家具改善、戲院空間改善、變電廂設施改善、騎樓空間改善、入口意象改善等。
(三)建築風貌面:包括具價值建築風貌保存、提供新建築物或整建建築物之設計原則、提供舊建築物之立面改善等。
民主老街為霧峰鄉獨具特色之文化產業街道,它具有許多先民遺留下之文化記憶及歷史情感,具有凝聚社區共同意識及提昇地方觀光經濟潛能的功能。它的發展維繫著霧峰鄉的整體文化觀光發展命脈,它的推動成效需要在地居民群策群力的共同奮鬥,未來應由在地居民、地方文史工作室、地方政府、地方發展協會、國小教師聯盟及專業規劃團隊共同成立「形象商圈推動協會」,以互助合作、聯盟的力量共同推動民主商圈再發展,並凝聚商圈合作意識強化商圈競爭力,塑造具有形象特色、古樸建築風貌的現代化商圈。而「居民參與式」「文化產業活動導入」及「地方行銷」的規劃模式將是未來計畫案實質推動的主要動力,惟有靠社區居民自己的力量,以「由下而上」的推動機制,讓在地居民自己去勾勒地方發展的願景,用自己的力量去行銷在地特色,如此才能產生在地的情感,進而凝聚地方意識及強化地方動能。
霧峰民主老街變電箱改造之後,將成為具有都會感的「街道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