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論壇

讓我們一起學習做個現代知識份子
校長 楊濬中

最近台灣社會針對國家認同問題而擾嚷不安,任誰把此一議題認知,視為歷史思辨問題,或是未來政治態度選擇問題,總是無法逃離當下道德良知與職業貢獻的核心思考。換言之,做一個有思想,肯負責任,願意服務奉獻的現代社會人,是遠較於追求政治意識形態的附從者,更為務實,更為重要,甚至更受人尊敬。
大學教育的本旨,在追求高深的學術傳播與研究,以及德性尊嚴的顯揚,並以知識和道德所融合建構的能力服務人群。緣此,進入大學校門的師生,就比社會其他行業的活動者,需要有較高的獨立思考和周全的判斷力,進而對真理、良善、美感等形上價值的探求與維護,較之常人更為執著,更願付出。
無可否認,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開放,大學不再是窄門,從進學理念言,大學不再是一種知識貴族教育,大學變成「大家的學校」;從受教的對象言,大學教育不再是對精英者的教育,而是轉變為供常民自由學習的教育。雖其如此,但大學的本質仍不同於中小學,也不同於職業訓練所的技藝養成,大學不單是知識及技藝的傳授場所,而是具有更崇高的目的與理想:它是社會良知的樹立者,它是社會典範的論述者,它是知識的生產工廠,它是文明與文化的推動者,它更是全人價值的標竿者。
大學內講求學術自由的基本內涵,係指在大學內的教師有發表及討論學術意見的自由,此一精神之保障功用,在發展知識,追求真理,實踐人本尊嚴與價值。大學教師經由理性思維,所創造的學說或作品,唯有在同樣理性學術行規與學術定制權威的運作下,進行討論、切磋和評量,餘者則不受其他規制或權威的控制、干涉及論評。其根本要義,源自於舉世公認大學教育的性格與功能,這是大學教師職業的權利與義務。
此際,本校創立進入第十年,過去、現在、未來的校務運作,都是秉持上述精神在努力經營。就建校歷史而言,本校仍屬年輕,迄今所流露的校風氣勢如同校名一樣,處處洋溢躍升的動能與氛圍,朝氣勃發,前景無限。在給予老師們的工作環境與實質條件,都是以協助、激勵為思考著眼,引導教育愛的付出與學術創新的貢獻,較之公立學校並無軒輊,辦出卓越出色的私立大學始終都是我們的信念之全部。所以個人充滿歡心、信心期待與全體老師們共同致力於教學品質與科研成果的提升。準此理念和熱情,盼請教師同仁們愛校如己,安心在朝陽大家庭內工作發展,開啟個人與大團體事業耕耘的桃花源。
在對同學們為學態度與要領的提攜方面,一年前曾經以知識(knowledge)加技術(skill)乘上態度 (attitude)的綜效競爭力(competitiveness),即C=(k+s)a 作為勉勵同學達到踐履成為社會歡迎的朝陽畢業生。至今社會大環境的思潮愈趨複雜,就業環境仍不甚樂觀,我要強力呼籲同學們充分認知所處環境的困難與實際衝擊,非要加倍用功充實知能不可,否則難有安身立命,甚至出類拔萃、揚名顯親的機會。最近教務處提供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統計數字:近兩年來我國大專院校每年學生因學業成績不佳而遭致退學之比率達二~三個百分比,反觀本校只有百分之Ο.二~Ο.三 的學生因成績不及格被退學,本校學生的退學率,只有全國平均數的一成,顯現本校老師對同學們課業要求與成績評量,意味者仍有再稍許嚴格的督導空間。我已經在全校導師工作會議上,轉知全體老師而後適度給予同學們增多課業壓力,期待每位離開美麗校園的朝陽人,所帶回來的畢業證書,是鍍金燙銀,熠熠發光,是一紙能力、學術、膽識、德性的保證書。
我們身處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s、Contents、Community等五C結合的數位時代,「學習」是達至成功的先決條件,讓學習與工作融合一致,視學習為終身的挑戰與責任,並以學習來豐盈趣味化生活。最後,個人願意再次強調的是,本校是一所充滿願景,循序漸進辦學,有理想、有方法、不斷挑戰衝擊,追求進步卓越的高等學府。在這裡有充裕的條件和資源讓年輕學子學習如何成為現代知識份子;也讓所有屬於現代知識份子的教師們,有廣大的天空實踐中國古典文獻中的「士」與現代科技指標下的「師」。值此新學年開始,就以此題意涵之詮釋,與全體師生相互共勉。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