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玉山有感

進修部總務組組長 辛雲光

為了抓緊暑假休閒的尾巴,潘學務長邀集了同好12人參加嘉義救國團主辦之「玉山登山隊」活動;就在出發前,潘學務長、營建系黃頤碩老師、公共事務組孫組長因各有公事及要務而不克參加。而這試驗個人膽識與體力的壯舉,雖然少了三人參與,大伙兒仍興致高昂於8月19日中午前往嘉義救國團報到。當天,在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歇宿一晚,準備隔日一早直攻排雲山莊(標高3402公尺)。下午3時30分左右,氣象局卻發佈杜鵑颱風海上及陸上警報,這位來自太平洋的不識「嬌花」,讓主辦單位不得不宣佈取消後續行程;大伙兒原本緊張及備戰的心情,竟一股腦兒的鬆懈下來。曾前校長、陳秀綾老師與孫組長原本打算結伴共遊阿里山及玉山國家公園,做個仁者樂山之雄姿,轉身卻為我們加油打氣,不果,此刻倒是安慰大家明年暑假再接再勵一圖壯志。
隔日清晨,主辦單位接到氣象局發佈解除杜鵑颱風海上及陸上警報,經再與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聯繫後,確定安全無虞,於是大伙兒心情再上緊發條,昂揚志滿。當然有人在前日得知風息之後,隨之將二天份的乾糧解決乾淨,此時,只好再緊急採購補充,以解燃眉之急。
早上9點左右,開始長達12.5公里的登山健行,由於沿路均是上坡,對不常爬山且背著十來公斤的裝備的人來說,一路走來,是體力與耐力的大考驗;中途休息時,聽到發誓下次不會再來登玉山的聲音,不絕於耳,好似垂首公雞的自省怨嘆。下午二點左右,天公不作美,開始下起雨來,增加行進之困難,稍約一小時後,一行39人才陸陸續續抵達排雲山莊。由於主辦單位的用心,我們在山上享有熱食、薑茶,疲困的體力逐漸恢復,談笑聲蕩漾在山莊周圍。可是不知是何原因?肌體勞累,當天晚上,大家並沒睡好覺,興奮呼?害怕呼?真正的答案很難去釐清。
8月21日清晨3時30分,在服務人員的催促下,大伙兒不得不離開溫暖的被窩,準備登頂;此時,山莊外一片漆黑,又下著雨,氣溫只有10度左右,頗有詭譎難料的氛圍。4時30分,在駐站總幹事洪明郎老師(已登頂三百次)的帶領之下,大伙兒頂著微弱的燈光,披著雨衣,一步一趨的往玉山主峰出發;雖然只有短短的2.4公里,卻有550公尺左右的高度落差;經過二個小時的奮鬥與鼓舞,6時30分,終於順利登上標高3952公尺的玉山主峰;此時天邊魚白漸露,濕冷撕鼻,加上沒有任何屏障掩護,登頂的愉悅瞬間滑退,這只是自我挑戰的證明,不是寬心留賞景色,倘佯群山睥睨,顧盼自雄。因此,匆匆忙忙的拍照留戀及與親朋好友通話告知成功登頂喜訊後,大伙兒陸續下山,趕回排雲山莊休息。
飽餐一頓體力稍復後,約9點鐘,大伙兒集合準備下山了!臨走之前,洪老師問大家,是否再次登玉山?只聽見「不要」的聲音明顯壓過「要」的聲音,結果洪老師笑著說:事實上,就經驗告知,說不想來的人,來的機率比較大;反之,說想再來登頂的人,卻少有實踐諾言。此時,大伙兒以會心的一笑,微妙詮釋這項答案。下午2時30分左右,全部隊員抵達上東埔停車場,結束這三天二夜歷經千心萬苦且又愛又恨的「玉山登山隊」活動。
回家後,與同事、朋友聊起此次「玉山」之行的愛恨情仇,雖然,登山對體力而言,無非是種嚴苛的挑戰;但是,事後回想起來,百味雜陳、刻骨銘心的回憶卻湧上心頭。想想洪老師問大伙兒的那句話,原本堅決的否定,也似乎動搖了起來!
此次本校登玉山之「英雄」計有營建系林商裕老師、江支弘老師、林基源老師、王弘義先生、體育室許吉越老師、王明月老師、軍訓室游振鍊教官、營建系研究生林穎鈺同學及本人。稍後傳出新婚的吉越老師與明月老師夫婦,有了「孕味」之喜訊,不知日後的寶寶是否取名為「玉晶」或「玉菁」,記錄這次美麗又美妙的登山之旅。這段佳話,可作為奉勸結婚多年仍不育的老師們,只要想「作人成功」的話,不妨來趟「玉山」之行,您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