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人心的「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傳播藝術系講師 陳勇瑞
在現今國際電影舞台上,義大利電影是在美國之外,佔有重要一席地位的國家。除了每年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辦全球焦點的「威尼斯影展」外,義大利每年生產電影的量也不低,而電影的質也不差,在過去二十年來所頒發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中,義大利電影工作者至少抱走了三座。義大利過去幾位赫赫有名的電影大師,像40年代至60年代的狄西嘉、維斯康提、羅塞里尼、費里尼、70年代的羅納多貝托路奇、80年代至90年代的吉斯皮托那多利、貝那多貝里尼,義大利電影總是電影人才輩出,不曾在國際舞台缺席過。甚至當下美國一些有名的電影導演,像法蘭西斯柯波拉、馬丁史柯西斯也是義大利裔的導演。
義大利電影在世界影壇上會有如此傲人的成績,是有其歷史的。在二次大戰結束之前,義大利在法西斯政府墨索里尼統治之下所拍攝的義大利電影是乏善可陳的,大部份是歌頌墨索里尼的宣傳片或是豪華佈景的史詩片,另一種是逃避現實講上流社會生活的濫情通俗劇,這種電影被戲稱為「白色電話」電影,因為通常在電影裏的佈景很華麗,都會有一具白色電話作為道具(聽起來很耳熟,對不對?有點像現在台灣8點檔連續劇),但在當時現實社會裹,義大利正處於民生凋弊,人民困苦不堪的生活中,而這些電影卻與現實脫節,於是有人開始暗中拍攝一些描寫現實生活情節的電影。 在1945年春天墨索里尼遭到處決後,義大利解放。義大利電影工作者便迫不及待的拍出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不設防城市>,這部電影開啟了「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的先端。這部電影由羅塞里尼拍攝,描寫羅馬城在德軍高壓統治下,義大利人痛苦不堪的生活。這部電影非常寫實,片中某些片段甚至是在德軍還在佔領羅馬時所偷偷拍攝的真實情節,片中有些片段極其震撼,直指人心。片中描寫一位年輕少婦,看到丈夫遭德軍押走,衝出人群,想追上丈夫的卡車,而遭射殺橫屍街頭的戲,遠離的鏡頭,冷峻的配樂,令人不忍!尤其當片尾德軍要槍殺一位天主教神父的時候,德軍士兵無一人敢開槍,怒氣沖天的德軍軍官氣得自己拿手槍處決神父,而刑場外一群平日受神父照顧的義大利小孩在觀看。最後鏡頭停留在小孩悲泣的眼神,讓初次觀影的我,直覺震撼!
<不設防城市>這部電影開啟了「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的一些特徵。由於當時的片廠都已損壞,加上經濟蕭條,底片缺乏,器材燈光更是奢侈品,於是電影工作者走向街頭,走向人群。大量的實景拍攝,非職業演員的演出、粗糙的攝影、隨興的構圖、偶發事件的情節及開放的情節都是「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的圖滕。這次波錠影展中<單車失竊記>正是集這些「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特徵大成的電影。這是電影可說是「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中顛峰之作,也是一部代表作品。這部由狄西嘉拍攝的電影描寫一對父子在羅馬城尋找一部腳踏車的經過,這部腳踏車是家中的重要謀生工具。片中透過這對父子尋找腳踏車的過程,帶領我們看到一個當時破敗羅馬城的街頭。大景的失業游民,排對典當家物的民眾,擁擠不堪的公車、藏烏納垢的腳踏車黑市,都極其真實的呈現當時義大利社會情況。片尾高潮中當父親走投無路去偷別人腳踏車而被群眾抓到時,兒子在旁驚嚇的眼神,並求助眾人放過父親。眾人責罵父親,為什麼給兒子壞榜樣?希望他自省而放了他。片尾最後父親牽著兒子的手,背向我們走向羅馬街頭,繼續找尋他們被偷的腳踏車時,我想在戲院的觀眾早已淚流滿面,傷心不己!
波錠影展中另外一部「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大路>是另外一位義大利導演費里尼所拍攝的電影,這部電影拍攝於1954年,已屬於「義大利新寫實主義」比較晚期的電影。這部電影描寫一對巡迴賣藝男女故事,男的粗暴、大男人主義,經常虐待他的女助手,女的有些智障、天真、無邪,對於男的作為逆來順受。這部電影雖仍有「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近似真實的特徵,但已加入「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中少有的幻想及曖昧的情節,也間接地宣告「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的結束。「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從1945年到1954年這十年間,生產了約三十部電影,在電影史上影響深遠。它開創了一種新的劇情片的獨特取向,這種近似紀錄片取向,並讓觀眾察覺日常生話之美的方式,對於後來的法國新浪潮電影,甚至台灣的健康寫實電影及後來的台灣新電影都有間接的影響。而「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中對人性的描繪,對於日常生活中情緒的展現,常觸動觀影者的心底深處,才是令人囋嘆的!希望藉由這次波錠影展中三部「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給朝陽的師生一趟心靈之旅,歡迎前來觀賞。
附註:
波錠影展中另外一部義大利電影<八又二分之一>並非屬於「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這部雖由費里尼導演所完成於1963年的電影,其電影風格是極度超現實及充滿幻想情節的電影,跟「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