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論壇-師資培育機構學生之教育工作價值觀

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張瑞村

  一個國家國力的強弱與經濟的盛衰,教育的成敗為其重要因素之一。由於教師是教育工作的實踐者,教育之成敗實繫於師資的良窳,而師資培育制度的建立與功能的發揮,誠為培育優秀師資的前提。近年來,社會急遽的變遷,加速了教育的改革;由於教師是教育政策的執行者與推動者,因此,師資培育乃自然而然的成為教育改革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自從「師資培育法」於民國83年2月7日公佈後,師資培育制度邁進了多元化的嶄新紀元;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的師資來源,除由原來的師範院校及政大教育系培養外,一般大學、學院設有教育學程之學校亦加入師資培育的行列。師資培育由原先師範教育唯一體系及計畫式的培育,改變為多元化及儲備式的培育。
教師對教學工作所持的態度、信念、偏愛傾向、重視程度,形成教師之工作價值觀,而教師之教育工作價值觀對其教學效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唯有具備專業的知能,積極正面的工作價值觀,以及強烈的任教意願,才能確保優良的教學品質;雖然,教師個人所持有的態度與信念,除了受其所屬團體的影響之外,個人價值觀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的。由於個體對工作價值觀的看法會影響職業的選擇、發展、與表現,因此,師資培育機構學生之教育工作價值觀將影響其日後擔任教學工作時的表現,此乃進行本研究之主要動機。
本研究以師資培育機構752位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進行實徵性資料之蒐集,資料經由統計分析結果,獲致下列之主要研究發現:
一、學生之整體教育工作價值觀屬於「中高程度」;在「成就感與使命感」及「自我成長」層面上亦屬於「中高程度」,而在「安全感」、「經濟報酬」、「自主性」及「社會地位」層面上則屬於「中等程度」。
二、就男性與女性學生之教育工作價值觀而言,男性學生在「自主性」與「社會地位」層面,以及整體教育工作價值觀,均顯著高於女性學生;唯在「成就感與使命感」、「經濟報酬」、「自我成長」與「安全感」等層面上,男性與女性學生則無顯著差異。
三、就大學生與研究生之教育工作價值觀而言,大學生與研究生在「成就感與使命感」、「經濟報酬」、「自主性」、「自我成長」、「社會地位」、「安全感」等層面,以及整體教育工作價值觀均無顯著差異。
四、就一般大學與師範院校學生之教育工作價值觀而言,一般大學教育學程學生在「成就感與使命感」層面上顯著高於師範院校的學生;唯在「經濟報酬」、「自主性」、「自我成長」、「社會地位」、「安全感」等層面,以及整體教育工作價值觀,一般大學與師範院校學生之間無顯著差異存在。
五、就不同學程學生之教育工作價值觀而言,中等學校教師教育學程學生在「成就感與使命感」與「經濟報酬」層面,以及整體工作價值觀上,均顯著高於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學程與幼稚園教師教育學程的學生,且在「社會地位」層面上顯著高於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學程的學生;唯在「自主性」、「自我成長」與「安全感」等層面上,不同學程學生之間則無顯著差異存在。
師資培育機構的學生,雖然尚未投入學校教育的工作行列,但他(們)目前的教育工作價值觀,代表他(們)對從事教育工作的態度與信念,可能將會影響其畢業後的任教意願、教育熱忱以及在教學工作上的投入程度。
依據上述之研究發現,在此期盼師資培育機構的學生,尤其是本校師資培育中心的同學們,身為一位「準教師」,應深刻體認肩負教育工作的神聖使命,而對教育工作懷抱著強烈的使命感,宜將教育工作視為志業,不宜抱持功利主義的心態,不宜過度的重視教育工作的經濟報酬;同時亦期盼同學們在日後的教育實習歷程中,深刻感受教學工作帶給自己的成就感,進而認同教育工作的價值性。同時對本校師資培育中心的實習教師們,提供一個由衷的建議,由於實習教師仍在教育實習階段,在教學歷中,宜多向實習輔導教師請益及觀摩學習,以厚植本身的專業能力,不宜過度的要求教學自主權。
此外,本校師資培育中心將會特別重視潛在課程的影響,將e時代的”10 e ”理念(enthusiasm, energy, effort , efficiency, excellence, enlightenment, empathy, equality, example, smile)融入課程與教學活動中,以期有效培養準教師之正確的和積極的工作價值觀,尤其是對教育工作的使命感,以及追求自我成長動機的激勵與培養。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