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有情〜無物不成偶 處處是偶台

幼兒保育系講師 卓淑敏

當戲偶活靈活現的出現在舞台時,是演師操縱著戲偶呢?或是戲偶正引領著演師邁向一個寬廣的偶戲世界呢?
偶戲的世界是迷人的,偶戲的藝術是無限的,偶戲是一門綜合藝術。一個戲偶的產生涵蓋了技術與藝術層面。從結構的製作而言,它包含了木工、金工、縫紉等等,而在演出時,結合了各項技術劇場元素:燈光、音響、舞台等所產生的形象更能豐富戲偶的生命。戲偶的生命來自動作。舉手投足間,我們也能深刻感受到戲偶的生命節奏;即使是安靜沉默中的戲偶,我們依舊可以感受到他的呼吸。
依據操作的方式大致可將戲偶分為六種形式:套在頭上或身上的面具及人偶、套在手上操作的手套偶、由上往下操作懸吊絲線的懸絲偶、由後往前操作的執頭偶、由下往上操作的杖頭偶以及透過光影雕塑的影偶。不同於真人的演出,透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戲偶,表演者擁有更多的空間悠遊於抽象與寫實的國度。
無物不成偶,處處是偶台。戲偶的創作天地無限寬廣,媒材的取用俯拾皆是。從接觸戲偶的過程中,我深深覺得戲偶這個好友幾乎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廚房切著手中的蔬果總會忍不住的和他們說起話來;握在手中的畫筆更像是一位富有生命熱情的畫家,帶領我進去繪畫的天地;站在教室中的講台,就像踩著雲端,一個不斷產生能量與想像的魔法石;而此刻我手中的滑鼠可不是帶領我和你相遇,穿越時空的信差呢!

「你是一個籠中蹓鳥的人嗎?」幼保系講師卓淑敏以執頭偶演出「我是另一個你自己」,榮獲92年第一屆台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獎。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