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動態
職場調色盤
贏在起跑點,慎選第一份工作
每年到了3、4月,春暖花開的季節,也是準社會新鮮人開始準備就業、謀職的暖身時節。社會新鮮人在這個時節,啟程迎向新的人生階段,有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即將綻放,展現豐富多采的生命樣貌與樂章,可喜可賀。只是,在啟程開創新的人生路之前,我以過來人的經驗,提供個人一些想法與心得,希望可以幫助準社會新鮮人,有一個好的開始,開創璀燦的職涯。
許多人在找工作之前,不論是對自己的瞭解,或是對職場的認識,都還懵懵懂懂。然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第一步,尤其第一份工作可說是職場試金石,不可不慎,因此,建議在找工作之前:
1.選你所愛,愛你所選
找工作之前,應先瞭解自己的興趣及特質,先想清楚自己要什麼,確立自己的方向,然後找出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工作。不要人云亦云,或是隨波浮沈。因為,如果你做的是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恐怕很難有最佳的表現。唯有「選你所愛,愛你所選」,在職涯路上,你才會有動力不斷學習,無怨無悔地耕耘,更重要的是,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努力去實現。
2.跟對老闆(主管)
年輕人找工作,常常被外在條件所惑,以為只要企業大、薪資好、福利佳,就是所謂的好工作。其實,跟對老闆比上述那些現實的有形條件更重要。尤其,社會新鮮人初出校園進入職場,如果能遇到一位好老闆(主管),扮演職場導師的角色,給予清楚的職場理念與方向,並施以嚴格的訓練、協助新人成長,打下穩固、扎實的基礎,將會受益無窮。因為,嚴師出高徒,第一份工作能找到專業又嚴謹的主管,職涯路上已成功了一半。
【摘錄自Career電子報翁靜玉專欄】
校友e話
吃喝玩樂教戰守則
88級財金系校友古明嬿
三八婦女節朝陽校友會在新竹聚會,其實很早之前就被通知要上台分享心得,但一直拖到從馬祖回來才開始準備,自己訂了「吃喝玩樂教戰守則」這個題目,不過因為已經好久沒有上台說話了,難免還是會緊張。
前一天才把簡報趕出來,其實蠻佩服自已的,居然連吃喝玩樂也可以做簡報,但是要怎麼說得有趣生動其實挺難的,所以只好反覆練習,卻怎麼練習都只是在開場白而已,心情又更加緊張了。
為了這次聚會找了不少很多沒聯絡的朋友,很高興的是許久不見的學弟願意參加,因為之前已經被拒絕過好幾次了,感覺很受傷。
最讓我感動的是原先說不來的朋友居然肯犧牲寶貴的睡眠出席,朋友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出現是最珍貴的,很感動呢!
到了聚會的地方-老爺飯店,大家也都陸陸續續出現了,緊張的情緒也隨之高漲,早知道就不該答應上台的。
上台後才發現根本不需要那麼緊張的,因為好像我一個人在台上啐啐念,台下的人忙著吃忙著聊天,好像根本也沒空理我,連我都覺得自己的聲音好吵呢!說不定說錯了也沒有人發現。連舉例說明也省略,自顧自的趕緊結束。
開心的是可以多認識一些也在新竹工作的校友們,看來大家事業都蠻有成就的呢!在各行各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實我覺得職位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喜歡自己的工作,認真的過生活,像我也是挺享受生活的呢!
校友會很用心的辦這次活動,把畢業的校友找回來,讓我們有這個機會認識新朋友互相交流,不但享受美味的下午茶,最後還有精美小禮物-書報架帶回家,而且能和校友們聚聚感覺很溫馨,希望以後還能舉辦這類活動,我還是繼續支持的。
職場360
中區技專校院聯合就業博覽會─「2003就業生涯銀河系」即將於4月25日於紅磚廣場登場,請準備好自己的履歷自傳上場囉!詳細活動內容,歡迎上網查詢http://www.cyut.edu.tw/~tc/。
如何掌握徵才活動?參加徵才活動可不是人到了就好,要依徵才方式和對象有不同的準備,才能提高你的錄取率,以下針對校園徵才和企業說明會詳加報導:
1.校園徵才:參加校園徵才前,鎖定心儀的企業,透過網站或書報期刊蒐集好基本資料。你應該依應徵職務填寫履歷表,並擬好想問各公司的問題,在遞履歷表時,一併詢問參展人員。參展人員誠懇度愈高的企業將愈重視你的履歷,而且求才若渴,對非熱門科系學生來說,不妨把校園徵才當成接觸職場、練習與主管對談的管道。如果參加其他學校的校園徵才,記得說明清楚自己的學校、系所,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2.企業說明會:擺脫盲目的校園徵才人潮,企業說明會才是深入瞭解企業的最佳場合。企業說明會通常是由企業派出兩、三位人事主管或求才的部門主管,簡報公司的經營概況、組織、培訓計畫等,並解答各式各樣的疑惑,範圍愈小,媒合程度愈高。
在企業說明會,應該問查不到的資訊,你可以問主講人只有該企業員工才能回答的問題,比如說公司的工作氣氛如何?或是請教未來的職涯發展,問問主講人職務上的甘苦和長期留在該公司的原因。不過,在提問之前一定要先做功課,讓主講人知道你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不然主講人要是怕你不懂而談得太淺,就令人大失所望了。
【摘錄自天下CHEERS 社會新鮮人求職專刊2002.4.10】
分享書名:「每個學生都能成功」(Every Student Can Succeed)
分 享 者:90級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校友余怡
威廉,葛拉瑟(William Glasser)所著的「每個學生都能成功」(Every Student Can Succeed),其目的是希望教師能放棄傳統上習慣藉由外控教育方式,以內發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激發他潛在動機,而達成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的最終目標。作者希望能透過以下列七種「好」習慣,分別是,關懷、傾聽、支持、協助、鼓勵、信任及親近(待之如友),取代許多教師常常用卻不自覺的七種「壞」習慣,包括:批評、抱怨、嘮叨、威脅、懲罰、利用獎賞控制別人。
作者相信這一取代的結果,會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更是師生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的不二法門,換言之,教師們慣用的七種壞習慣,例如:威脅、懲罰、利用獎賞控制別人,往往也就是破壞以及摧毀彼此關係的最大元凶。此一觀點,建基在作者所提的「選擇理論」當中,該理論認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與別人和睦相處的需求以及彼此之間的相愛等等都是存在我們的基因當中,這是一種天生的潛能。而一旦滿足人類的五個基本需求,分別是:生存、愛與歸屬、力量、自由與樂趣,這五個需求的滿足,令人感到快樂,而和諧的師生關係也因而建立。
Glasser所提的幾個觀點,的確深得我心,也點出學校教育的主要問題所在。雖然我是一位沒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卻是一位求學學習經驗豐富的學生。在教學與班級經營的過程中,外控的結果,教育被窄化等同於考試,評分制度下的競爭,優勝劣敗的為學生拼命的貼上標籤,只是造成更多的學生失敗,並且打擊學生學習自信。如果能以關懷、傾聽及支持等方式的人本主義的觀點,與每一位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帶好每一個孩子,讓他們享有成功的機會,自然而然激起學習的動機,內發的動力往往是愉悅且持久的。
然而,我們一旦清楚了作者的論點,如何將傳統不妥的教育方式轉變成可以建立關係的七種「好」習慣,而加以實踐,身為一位準教師有必要加以思考。也就是如何將這一重要典範移入自己的內心,而讓更多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處有著基本的共識呢?根據Dewey(1933)的How We Think書中所提思考的過程分析中,我們可以得知,根本上教師還是需透過「省思」的管道,反省舊有七個壞習慣,對於新的七種好習慣的轉移與更新的產生,才有可能。
【本專欄竭誠歡迎熱情的校友們投稿】
多年不見的校友共聚一堂,回憶母校感覺溫馨。
88級財金所畢業校友黃翔園於九周年校慶返校代表校友致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