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ABET及其對本校校務發展之影響

研究發展處處長 洪弘祈

ABET(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註一)為美國教育部認可之專業認證機構,其前身為ECPD(Engineers’ Council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成立於西元1932年,並於西元1936年開始授證工程學程。第一批獲得ECPD認可的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賓州州立大學等名校之工程相關學程。西元1980年改名為ABET,其主要責任在於監督、評估、以及授證美國國內工程、工程技術、應用科學、以及資訊相關之教育品質。認證之目的在於:1、確保自取得認證之工程學程畢業的學生,已做好進入相關職場之準備;2、激勵並提升工程教育之品質;3、鼓勵工程教育及其評量方式的創新;4、揭示已取得認證之各大學工程學程給社會大眾參考。ABET共有四個委員會:EAC、TAC、ASAC、以及CAC,分別負責工程、工程技術、應用科學、以及資訊相關學程的認證工作。各委員會之委員均來自於全美31個專業協會,包括IEEE、ASCE、ASME等。
ABET認證對就讀該學程的學生而言,影響到其畢業後的工作職級與升遷,以及考取專業證照的資格。對學校而言,影響到招生、政府補助款、建教合作案、優秀教師的聘任、社會聲望、以及學術地位。因此,美國教育機構均非常重視ABET認證,迄今美國國內共有323個機構,1,555個工程學程得到認證,另有242個機構,729個工程技術學程取得認證。此外ABET亦與澳洲、加拿大、香港、愛爾蘭、紐西蘭、南非、以及英國的認證組織簽訂交互承認合約(Mutual Recognition Agreements),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有助於工程技術人員的交流,並保障其在國外工作時的合理報酬。目前教育部與國科會正積極輔助成立國內工程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負責推動類似ABET之認證,以確保國內大專院校工程相關教育之品質,期許未來工程背景的大專畢業生均能符合並勝任業界對工程師的技術要求。西元1995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要求ABET在工程學程認證上應採取量化以及產出導向的指標, ABET因而重新擬定工程學程認證標準(EC2000),而各大學亦因應新的標準,正著手準備下一輪的認證(取得ABET認證後,每六年需review一次,每次時程一年八個月)。以本校姊妹校加州州立科技大學(註二)為例,西元1969年第一次取得工程學程認證,去年申請認證11個學程(皆為review),申請前三年為準備期,每年投入美金20萬元,預計在今年底前取得新的認證。
新的工程學程認證標準EC2000的八個主要項目為:1、學生;2、學程之教育目標;3、學程之成果與評量;4、課程架構;5、師資;6、設備;7、行政支援與經費來源;8、學位取得之條件。任何參與ABET認證的工程相關學程,均需備妥自我評估報告(Self-study Report),針對上述八項作自我評估。由ABET過去累積的認證經驗,在這八個項目之中,有近80%的認證缺失是屬於第二項與第三項,原因在於多數機構所訂定之教育目標缺乏量化之評量指標,或者是目標太過於理想化,無法在短期之內達成。另外在第三項學程之成果與評量上,ABET特別注重學生學習檔案(包括成績單)、學生專業考試成果(包括高考、技師考、TOEFL、全民英檢、以及專業證照等)、畢業生就業資料、以及校友與雇主的滿意度調查。其中問卷調查的部份,尚包括學生畢業前、學生專題製作、建教合作廠商等滿意度調查,以及畢業生在職場上職務變遷的追蹤調查。如果仔細審察這八個項目,可以發現與本學年度本校各學術單位正在擬訂的單位發展計畫內容類似,惟各單位仍需對單位的教育目標與成果審慎檢討,並對評量方式提出具體作法。
除了提供豐富的資源與優質的學習環境之外,在未來國際化的趨勢與競爭激烈的教育市場下,我們更需證實本校能教育出一流的,且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由教育部與國科會對ABET的重視程度,可以預期在未來幾年內國內也會出現類似ABET的認證,而它也將影響到各校的招生與教育資源的分配。所以本校應儘早做好準備,以因應此一趨勢之發展。在經歷九十學年度科技大學評鑑與本學年度之學術單位發展計畫擬訂後,相信各系均已建立良好的基礎,可以進一步挑戰ABET認證。

註一:有關ABET的訊息,請參考http://www.abet.org。
註二:加州州立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Professor Lee即為NRC工程教育的委員之一,對ABET知之甚詳。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