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 由我做起
軍訓室主任 范鎱楨
我國近十幾年來,因經濟蓬勃發展,國民所得大幅提升,可說已躋身現代化國家之林。也由於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各種機動交通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據交通部於2000年統計,汽車約五百餘萬輛,機車約一千一百餘萬輛),交通工具既多且雜,加上有些民眾之忽視交通安全,於是帶來了嚴重的交通問題。台灣車禍多,平均肇事率常名列世界各國之前茅,每年因發生車禍而傷亡者往往超過萬人以上,財產損失不計其數,被害人生命損失更是無法估計,不知毀了多少幸福家庭,更粉碎了多少美好青少年的夢想與憧憬,造成國家社會的重大損失。究其原因,一般人對交通安全的漠視與無知,是造成今天重大交通事故層出不窮的主因。因此,如何喚醒民眾的危機意識,可說是當前之重要課題。
傳統的解決交通安全問題可分為三大層面,即教育、執行與工程,也就是所謂的三E政策,而其中又以教育之影響最為深遠。依據國際交通專家的統計分析:一項完整徹底的交通安全宣導工作,可增加交通安全率達50% ~ 70%﹙工程建設與管理執行,只能增加10% ~ 15%而已﹚。學校交通安全教育的目的在於建立學生重視交通安全觀念,加強學生實踐交通安全的要求,以減少學生交通事故的發生。因此由教育著手,尤其是從學生著手的種子教育,是促使家庭與社會大眾,重視與從新認識交通安全的根本之道。實施學校交通安全教育必須從小學而大專,逐級深化;但目前大專交通安全教育,反而是各級學校中最弱之一環。究其主因是大學生比較獨立、自主性高,尤其正值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年紀,在缺乏耐心與過度自信之狀況下,交通事故乃層出不窮,值得我們大家重視。
本校創校迄今,雖然才邁入第九年,但師生人數成長快速,已達一萬三千餘人。而本校學生大多以機車為主要交通工具,機車體型小、行動方便,具有便捷的優點,但畢竟只是肉包鐵的機械,一但發生事故,騎乘者輕者頭破血流,重者甚至喪失寶貴生命。所以,學生的行車安全始終是學校師長最關切的事情。然而,很遺憾的在這短短八年多的時間裡,僅是因交通事故而不幸死亡的人數就高達十二人,受傷者更數以百計,怎不令人唏噓與憂心。就本校的統計分析,本校學生重大交通事故,均是騎乘機車時所發生,而所有的這些交通事故中,屬於人為疏忽者佔事故總數的95%以上,不是自己的過失,便是對方的錯誤,其中又以車速過快,來不及反應為最重要的原因。
本校對學生交通安全之宣導教育,可謂不遺餘力。從學務處不定期舉辦交通安全宣導講座及各項相關宣導輔教活動﹙競賽﹚,以提升學生交安觀念之外,校長、系主任、導師、教官更利用各種集會時機諄諄宣教。依據個人參與學校交通安全教育之執行及學生交通安全維護工作多年之心得來看,今後之教育重點應積極強化下列三項工作,期能改善本校學生交通安全與降低交通事故:
一、提昇學生的危機意識:常言道:"馬路如虎口"。尤其是在台灣的街道上,車多擁擠不說,車子橫衝直撞、超速、闖紅燈、爭搶車道不足為奇,大車欺小車、小車嚇行人的霸道現象屢見不鮮。如前面所言,車禍之發生大多是人為疏忽所致,稍一不慎就會釀禍,不是你撞到別人,就是被別人撞到。因此,只要大家時時保持高度危機意識,行車時多一點專心與小心,必可確保平安。此則有賴師長與家長,不厭其煩地經常提醒、叮嚀學生。
二、加強學生的守法精神:很多交通事故也都起因於用路人不遵守交通規則所肇致。談到交通規則,人人都懂,但卻不去遵守,諸如搶黃燈、闖紅燈、應減速未減速、不讓幹道、超車不當、未保持安全距離、轉彎不慎、超速失控、酒醉駕車等。雖然守法不一定能完全避免事故發生,但不守法卻遲早一定會發生事故。守法、守律,行車又有序,車禍事故定可避。
三、培養學生禮讓的修養:本校在霧峰鄉建校,雖然給地方上帶來商機與文化氣息,促進地方上之繁榮,但不可諱言的,大量機動車輛之湧現,確也使原本狹小之道路更形擁擠,尤其是吉峰村;過去因學生車速過快,並時而發生交通事故,居民已有多次來校抗議之情事,這不僅造成學校困擾,也影響校譽甚巨。本校檢討分析,乃是由於學生們缺乏耐心,又不知禮讓,致引起居民不滿;我們強烈呼籲大家發揮禮讓精神,並尊重他人用路權,使交通更順暢、行車更平安。
學校是社會的縮小,除了求學做學問之外,亦應善盡對社會的責任,尤其是一所大學府,所言所行應為鄉里社區的楷模,更有啟示教化之功能。交通安全,人人有責,本校學生更應發揮「由我做起」的美德。我們關心社區,我們從事社區服務來敦親睦鄰,就讓我們從交通安全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