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對台中縣市合併之期許與支持
隨著台灣產業發展趨勢,都市化與工業化現象益發昌盛明顯。單就現今台灣人口群聚區域來看,北部地區(含基隆市、台北縣市)的人口數約占全國總數的30﹪,南部地區(台南市、高雄市)人口數約占全國總數的15﹪,中部地區(台中縣市)則占12﹪,這三個主要都會地區人口數,約為台灣總人口數的近六成。南北兩區各以院轄市的行政地位,積極進行中長期發展規劃,以較優勢的產業環境和生活空間規劃,邁向國際接軌,唯獨中部都會開發,仍未能在主客觀條件的配合之下,獲致升格,實屬可惜。惟於91年12月12日乍聞內政部敲定台中縣市合併升格政策,令人甚覺欣慰。
中部地區以台中市都會為核心,東迄於丘陵區,西臨台灣海峽,北至大甲溪,南界烏溪。這個區域含蓋有3個縣轄市與18個鄉鎮,就以三個縣轄市的都市機能快速發展來看,僅次於桃園縣,不過這三個縣轄市南北夾抱著中市都會主核心,每個縣轄市又形成周邊鄉鎮的產經次核心,發揮支援系統功能。主次核心的串結,就初步觀察,已構成台灣中部區域發展的強大動能,其發展潛力與重要性實與北高兩市不分軒輊。倘若短期未來,中部縣市能升格為院轄市,台灣也就自然形成北、中、南三大都會生活系統,再經由中部區域支軸角色的發揮,南北居民性格、產業文化、意識思維都會轉轍互納,使整體台灣政經更為進步、更為和諧。
在國內所有區域性發展計畫,都必須仰賴所隸屬之地方政府進行:(一)提供便捷、安全與經濟的運輸系統,以促成區域內有效能的人貨快速流通;(二)落實綜合性水資源,土地資源、休閒遊憩資源的開發,促成區域性居民共同價值意識交流,帶動生活水平的提昇;(三)透過產業的整合規劃,形成產業分工特質,進而發揮整體經濟效益。
就區域性運輸系統而言,以台中市為中心的輻射系統,多數已完成,而且中二高即將通車,烏日高鐵站一旦啟用後,能扮演發揮中部陸運門戶的吐納角色,則中區的產經結構亦趨完整,使得周邊衛星鄉鎮的農業腹地更接近消費市場,連帶的南北行銷網絡倚重中部區域支援的功能將更為殷切。當然相關公共資源的開發,都會導致區域內城鄉風貌的互補充實,尤其是近年來經由兩縣市首長的努力,台中縣市已明顯有「科技商業核心發展」、「經貿轉運功能發展」、「優質居住環境」及「綜合觀光休閒發展」等雛型帶狀區域的形成。
台中縣市現約有250萬人口,環繞在山、海、屯遼闊腹地的生活空間,此一優勢是北高兩市難與此擬的。倘若藉著合併升格為院轄市後,可利用優勢的行政位階,爭取中央資源的挹注,同時也經由此一區域內認同感的增強,活化各社區產業,再注入地方智慧與文化魅力,以及知識經濟的活用,那麼所形成的北、中、南院轄市,就分別形成獨具政經、文經及產經特色之特質化生活區域。經由中部科學園區的成立,中部大學校院的結盟,中部文化建設的網脈合作,中部綠色觀光資源的串結行銷,甚至中部醫療網站的佈建支援,短期間即能進入高優質的生活區域。再說因應海峽兩岸互動情勢,所開發的海空航運,在院轄市市格的加持之下,更具方便性、經濟性與安全性,其發展潛力是無可限量。
本校創校迄今,雖僅有九年歷史,在師生高度努力耕耘之下,辦學聲譽倍受社會肯定,學生總數有一萬三千餘人,學生雖然來自台灣各地,但仍以台中縣市的子弟為最多,約占25﹪。現有19個學系與15個研究所的先前籌設宗旨,均以考量如何具體參與中部區域產業發展。換言之,本校所著重的產學結合的教育目標,就是以本校教授群,作為投入中部區域發展的設計師;以本校畢業生擔任中部產業活動的尖兵,當然本校的科研成果,更是樂意為中部區域產業升級與與擴大參與國際產學活動作出貢獻。
楊校長期許台中縣市順利合併升格,擴大中部區域產業升級,並帶動本校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