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與應用研討會 挑戰您的大腦
【本報訊】在KTV想點歌卻忘了歌名,只要哼出曲子的前面一小段,機器就會自動搜尋辨識,幫您點出這首歌,這是「人工智慧」的應用;將危險聚落區的測量數據輸入電腦,程式會自動爲您預測何時會發生土石流或是邊坡崩塌,這也是「人工智慧」的應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在生活方面的應用,正在挑戰人類的思維,甚至取代人類大腦的工作,它可以幫您作股市投資決策的分析、控制家電的操作等,幫人類實現長久以來的夢想,機器不再只是人類勞力的替代品,需要用腦思考的部分,它也可以替我們分憂解勞,甚至善解人意。
為了揭開人工智慧的神秘面紗,由本校資訊工程系及中華民國人工智慧學會主辦,教育部技職司、國科會工程處工程技術推展中心協辦的「第七屆人工智慧與應用研討會」於11月15日舉行,大會除了在前一晚在本校設計大樓禮堂播放的「人工智慧」電影欣賞活動之外,更邀請印度籍的人工智慧領域的先驅Dr. Nikhil R. Pal 作一場精彩的學術演講,講題為「Decision trees, fuzzy rules and satellite image analysis」,會中138篇論文將分三場次各七個主題發表,除了由大會議程委員會從中評選出2篇優等論文,頒發獎牌鼓勵外,同時也在管理大樓一樓,安排相關廠商參展。
與會的中華民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許聞廉博士表示,在資訊科技眾多的子領域裡面,人工智慧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它不再只是學術象牙塔裡,呆板冰冷的研究項目,從指紋辨識及門禁管制系統等民生方面的應用到工業、商業、甚至國防等各個層面,都可以看見它的蹤跡。
資工系主任林正堅指出,此次研討會共收到168篇論文的投稿,為近年來最高的一次,雖然經過論文評審委員們的細心評審之後,只接受了138篇,但卻足見人工智慧領域在台灣已開始蓬勃發展,並且有具體的成果出現。除了論文數目較往年增加外,品質也有提昇,主題更是包羅萬象,幾乎涵蓋了人工智慧領域的每個細項,包括模糊理論、類神經網路、控制問題、分類問題、人工智慧的應用、資料探勘、影像處理、基因演算法等,主辦單位希望這場研討會,能促使人工智慧的學術研發與產業界的應用需求,兩者互相刺激,相輔相成,用以提升人類生活的品質。
備註: 兩篇第七屆人工智慧與應用研討會優等論文獎分別為:中山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李錫智指導黃立銘、歐陽振森、李婉瑞之論文「A Hybrid Clustering and SVD-Based Approach tor Fuzzy-Neural System Modeling」及台灣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蘇順豐指導李仁鐘、李秋緣之論文「Parallel Ant Colonies with Heuristics Applied to Weapon-Target Assignment Probl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