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米酒橫行 應化系免費受理檢測
使用精密氣相層析儀誤差率低 回饋鄉里獲肯定
【本報訊】近來,因誤食假酒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頻傳,已造成民眾對於食用米酒及其製品的疑慮與恐慌。除了衛生單位提供為民眾檢驗米酒的服務之外,本校應用化學系也本著服務社會與回饋鄉里的宗旨,由陳家鐘、陳清玉、張玉珍、陳文正等四位老師帶領該系研究生,自11月26日至12月10日為期兩周,對外開放免費協助檢驗米酒中甲醇的含量,總計送檢樣品總件數達116件,包括米酒、高梁酒等無色透明酒類,樣品來源則包括台中縣霧峰、大里、太平、烏日、沙鹿、大甲、台中市及南投草屯等地,所有樣品經過分析後,並無發現甲醇含量超過衛生署所定安全標準(1000 ppm)之樣品,適時消除民眾內心的疑慮與恐慌,深獲地方鄉親一致好評。
由於目前衛生單位提供檢驗米酒的方式,主要是以試劑或試紙與甲醇反應的呈色法檢驗,此種方法僅能測知樣品中甲醇的含量是否超過安全標準,無法確知米酒中甲醇的實際含量,因此這次應化系特別使用精密的氣相層析儀(Gas Chromatograph,簡稱GC)為民眾檢驗米酒。參與檢驗工作的應化系教師陳文正表示,米酒樣品注入氣相層析儀後,經過分離管柱的作用,樣品中的各個成份可被分離,並在不同的時間通過偵測器,產生信號,而由電腦記錄為氣相層析圖。在層析圖中,信號的滯留時間,可用於鑑定物質的種類,而信號的大小則可用於測定物質的含量,亦即經過氣相層析儀的分析,不僅可鑑定出甲醇的成份,同時亦可測定出甲醇的含量。
應化系教師陳家鐘進一步說明,該系在一天之內完成確認檢測的步驟,以及氣相層析儀操作條件的設定,並於11月26日受理民眾檢送樣品,同日開始進行檢測分析。在所有送檢樣品的檢驗結果中,僅發現兩件樣品的甲醇含量較高,一為705 ppm,一為930 ppm,接近安全標準。經追蹤確認,此二件樣品為果農自釀且蒸餾過之梅酒。因蒸餾的結果,可能造成濃縮效應,致使甲醇含量提高,目前已建議其在使用時多加留意或停止使用。其餘97.4%樣品的甲醇含量均小於200 ppm,其中甲醇含量較高的樣品,均屬烈酒類如高梁酒。米酒中的甲醇含量,大致均少於50 ppm,此值遠低於安全標準(1000 ppm),但是否為正常值,並無定論。若以公賣局販售玻璃瓶裝之米酒為準,其甲醇含量則少於20 ppm。
根據甲醇中毒之藥理,微量的甲醇就能引起嚴重的中毒現象,輕者產生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症狀,嚴重者造成失明,甚至死亡。一般而言,100毫升(cc)血液內若含甲醇20毫克(相當於200ppm),人體就會產生中毒現象,而甲醇的致死量則約為中毒劑量的5倍(約為89毫克甲醇/100毫升血液,相當於890ppm)。以最近報導曾發現甲醇含量8%的假酒為例,只要25毫升(cc)即可造成中毒現象,而超過110毫升(cc)時,將致人於死,假酒之危害,可謂甚矣。因此除了冀望政府加強查緝假酒來源,將害人之徒繩之以法,並制定新的米酒價格政策外,我們也要鄭重呼籲大眾,切勿購買來路不明之私酒,以免因小失大;同時,希望能藉由沒有市場的需求,讓假酒消失於無形,根本解決假酒危害的問題。
朝陽科大應用化學系主任楊德芳表示,由於該系實驗設備精良,結合化學、化工等基礎科學,開發化學工業、農業生產、醫藥製造等關鍵技術,且著重於有機合成、有機分析、微量分析、生物技術和酵素工程等相關領域,未來相當樂意接受政府單位及民間機構的委託進行相關檢驗,以發揮化學科技的長才,並促進產學合作,善盡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