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人生

從故事學看相──升旗﹝論神﹞
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周次吉

我多久沒有參加過升旗啦?記憶中很久、很久了吧?
今天,我肅立在本校的操場上,參加這很久、很久沒有參加過的升旗典禮,眼看著冉冉升起的旭日朝陽一般的國旗,耳聽著雄渾壯麗的國歌、國旗歌,心緒的澎湃,簡直像遊子見了慈母一樣,潸潸的眼淚不能不奪眶而出。這和政黨無關,這純然是一種孺慕的情懷呀!校長一再說:「感謝教職員、同學們參加典禮。」我不免奇怪,為什麼要感謝?遊子之見慈母也要感謝嗎?真要感謝,那就感謝老天吧,感謝祂老人家還留給我們還能升旗的時空呀!
而今,國家認同觀念的混淆,社會價值判斷的偏頗;升不升旗,竟然成了黨爭的戲碼,成了國民心中無足輕重的事體!唉,其誰為之?孰令致之?
其實,升旗除了是對國家的尊重之外,也是精神、氣勢、格局有無的象徵呀!春秋之世,魯國莊公第十年,齊國入侵魯國,莊公將戰。大夫曹劌入見莊公,問:「兵凶戰危,大王憑什麼敢和齊國一搏?」公說:「我待左右將士好得很呢!譬如說,我有吃的、穿的,總捨不得一人獨享,一定和他們分享。他們也挺感激我的呀,必會為我死戰。」曹劌冷笑說:「小恩小惠,只籠絡得了一班狐群狗黨,廣大的群眾是不會甩你的。」莊公訕訕地說:「可是,我挺敬神的呀。每回祭祀,雞鴨魚肉、貢品滿桌,神明豈能不保祐我?」曹劌還是冷笑說:「敬神在於心意的誠不誠懇,和貢品的多少無關。」莊公想了一想,說:「我治理國家,絕對不許黑金、政商掛鉤,犯必重懲,也不使牢有冤獄!」曹劌這才釋然地說:「那好,這是忠於百姓、忠於國家、忠於職守的精神,這就可以和齊國放手一搏了!您要打的時候,請讓我做個隨從吧。」於是,兩軍戰於長勺。莊公一見敵軍,就要擊鼓進攻,曹劌說:「且慢,等他們擂了三鼓之後吧。」三鼓之後,齊軍果然戰敗;莊公要趁勝追擊,曹劌說:「等、等,不急。待我看看。」他走下戰車,仔仔細細地審視了敵人車子的軌跡,又站到高處瞻望了敵人的隊形。才向莊公報告說:「可以追殺了。」這一戰,直打得齊國狗奔豕突地抱頭鼠竄!事後莊公跟他談起,他說:「戰爭之中,精神最為重要,精神所寄託的,都在旗幟上。我看齊軍的旗幟披靡散亂,這是真的敗了,是軍人逃命的現象,當然要趁勝追擊囉!」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軍人在色丹島的戰場上扶起了倒下的國旗,那照片、那塑像,不是深印在世人的心裡嗎?
旗,是精神的展現;沒有旗,就沒有神。沒有神,那還看什麼相?
然而,神的表現端在一個『敬』字上。魯宣公十五年,晉侯派大夫趙同向周天子獻俘;周天子的小兒子劉康公看完了獻俘禮之後,跟人說:「不出十年,趙同必有大禍。因為臨事不敬故。」果然,不及八年,趙同被殺!宋、明理學家講究『誠』,講究『敬』,豈是沒有道理的呢?
而今,國旗已經隨著旭日朝陽升上去了;我們的學生朝會的態度如何呢?精神、氣勢何在呢?曾文正公的《冰鑑》論到看相,開宗明義地說:「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要相好,要命好,先從氣局、精神修起吧!

半十老人學寫
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九日 星期六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