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機能性染料 降低光碟片成本
應化系卓重光博士分享光碟片計畫心得 盼學子加入研究
【本報訊】可錄式光碟片(也就是俗稱CD-R),在現今科技生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它和傳統CD最大的不同,就是CD-R本身具有一層記錄用色素層,色素將吸收的雷射光轉換成熱能,再與基版形成凹坑,利用其分解與否及其燒錄長度形成數位式的記錄訊號。
本校應用化學系副教授卓重光,自拿到美國萊斯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後,就致力研究光碟片的雷射染料技術,他回想起7年前,光碟片一片約值20美金(相當於台幣600元左右),十分昂貴,因此他希望能利用雷射染料量產來降低光碟片的成本,雖然當時在工研院材料所取得計畫時,曾遭受質疑,但最後卓重光博士和研究小組,還是在1997年順利完成染料量產,將光碟片價格壓低至一片1.1美金(約台幣30元上下),引發日本生產光碟廠商極大的震撼,同時也大幅降低了台灣的對日逆差,因此工研院逐步把技術轉移給中環、錸德等公司建廠量產,發展至今,光碟片的成本,甚至降到了一片只要台幣6塊錢,享譽國際。
卓重光博士認為,機能性染料的研發,不但能使光碟片降低成本,更能讓手機螢幕從黑白變成彩色的,運用在醫療上,還可製作成追蹤劑,追蹤人體內的癌細胞,在軍事上,也可研發成隱形戰機及戰艦,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因此,他在本校指導多名應用化學所的研究生,撰寫「高密度儲存媒體染料之研究」及「光變色機能性色素之合成研究」等相關論文,未來他希望能有更多學生,加入研究機能性染料的行列,為台灣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