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朝陽風 共創朝陽史─曾校長校慶賀詞
今天是本校創校七週年的校慶紀念日,回想「朝陽」自創建、紮根、到今天的成長茁壯,我們應該感到高興與驕傲,因為我們的學生數從第一年的九百多人,成長到今天的一萬一千四百餘人,從創校的八個系發展到目前的四個學院、九個研究所及十九個系,更因辦學績效優異,贏得各界一致的肯定,而在三年內從學院改制到大學。說實在的,在這麼短的時間,能有今天「小康」的成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的原因當歸功於宋董事長的卓越領導,楊創辦人無私無我的奉獻、董事們的全力支持、全校師生的團隊合作、戮力奮進與教育部的指導和地方機關、社會各界的愛護。 在全球化、科技化及競爭化的時代中、我們不能以現有的成就為滿足,因為台灣的技職教育正高度蓬勃的發展,也正因如此,本校面臨最嚴酷的考驗和挑戰。至八十九學年止,全國技職校院數已達到六十二所、教育資源之分配不但患寡又患不均,再加上我國進入 WTO 後開放外國學校到台灣招生及可能承認大陸學歷之教育政策,與就學人口的低成長,在在都將影響我們學校的發展;尤其國內正逢經濟衰退,失業人口攀升,將使我們的畢業生就業更形困難。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們的努力去克服,以便能繼續保持經營的優勢。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名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學校雖非廟堂,但身為一校之長,面對上述的問題,其應有的憂慮與責任心並無二致。 世事多變,環境複雜,競爭激烈,要如何帶領「朝陽人」面對各種挑戰與考驗,一如面對「九二一大地震」一樣,把「朝陽」經營成為一所有理想、有特色、有水準和被需要的一流學府,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 一、塑造具備傳統美德的校園文化:根據「天下雜誌」針對國內大學院校進行「企業心目中熱門學校調查」,結果反映出國內著名企業在晉用員工最講求的條件是工作態度、敬業精神與團隊合作,其次才是學習能力、專業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據此,學校仍將要求學生們放下傳統知識份子的身段,繼續實施勞作教育及實務教育,教育學生要在理論與實務保持平衡、能DIY、知曉應對進退、長幼尊卑有序的禮節和敬業樂群的職業倫理,讓學生浸潤在「和諧、友愛、團結、整潔、禮貌、效率與包容」的校風中,進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健全的人格,希望本校畢業生都能成為知名企業的最愛。我常說本校畢業的同學相較於其他學校的畢業生,在職場競爭的利基上,是顯現在良好的專業智能,生活教育與敬業精神,運用資訊與語文能力,圓融的人際關係及寬廣的視野等特質。這些優點,應該內化到每一位朝陽人的身上,也形塑為朝陽的校風與朝陽人的競爭優勢。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潛能:在今天高度競爭的科技時代,雖然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越來越普及,但相對付出的代價也愈來愈昂貴。學校在課程的規劃及教師的教學準備上,都要不斷的精進提昇,不可稍有鬆懈,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給予學生適當的勉勵與壓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潛能,因為我們有責任協助學生趁著年輕的歲月,吸收能力最強,可塑性最高的關鍵時段,將他們教育成為術德兼備的時代青年,以增加學生的附加價值。我們也要呼籲我們的同學要善用時間,全方位的經營大學生活,千萬不要忙於打工、交友、活動與遊閒,而忘掉讀書為大學生活的主體。 三、不斷汲取新知:當今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我們要隨時汲取新知充實自己,要有科際整合的宏觀,絕不能自限於學科範疇,要學習如何學習,而不是徒記資料文獻。科技大學之教育並非培育工匠的訓練機構,而是全人且多元知識養成的學術單位。個人擁有的資訊越豐富,生涯發展就愈寬廣。因此學校不斷的投入大量經費,增加網路的功能和速度,將圖書館高度資訊化,增設實驗室,希望全體師生多多利用圖書館及網路資源,以打開知識的寶庫,共享無盡藏的寶藏。 學校校務千頭萬緒,以上所揭,不過略舉大端,有關學校永續發展、校園安全或事關學校興衰的典章制度,都有賴我全校師生竭盡心智,獻策獻力,時時以朝陽為念,永遠追求卓越,以迎接新世紀的各種挑戰與考驗,做個共同為朝陽創造歷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