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與前瞻
對人文暨社會學院未來走向之期許
人文暨社會學院 鍾任琴院長(現任副校長)
「人文暨社會學院」於民國八十六年成立,在本校朝陽科技大學四個學院之中,雖屬規模最小之學院,卻也最具特色。本院現已邁入第四年,在歷任院長及全體同仁努力之下,本院在堅實基礎之上,往前邁進,目前正逐步展現成效,例如傳播藝術系畢業學生之作品參加「二千年柯達亞太地區學生電影攝影競賽」,於各國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二名;幼兒保育系於推廣教育中心開設之課程受到社會大眾熱烈迴響;應用外語系於本學年度規劃英語屋與劇場,期可將全校帶入全方位英語學習環境,即使是甫成立之社會工作系亦積極規劃學生於社區服務之實習課程,相當活躍。以上各方面的卓越績效在在顯示本院是具有發展潛力的學院。本人自民國八十九年九月起兼任院長一職,兼任院長職務期間除繼續維續人文暨社會學院之優良傳統外,另對本院未來之發展方向有幾點期許,希望本院同仁能群策群力朝此目標共同努力。
首先,大學的基本任務「教學」、「研究」、「服務」明確具體,教育被視為「專業」亦為共識,惟教師如何自視且被接納肯定為專業工作者,則有賴教師之自我期許與要求,並加強研究能力以提昇教學品質。 本人數次於院或校級會議場合中提及,希望學有專精且研究有具體績效之有經驗教師,能帶領新進或較無經驗之教師,以共同合作之方式一起從事研究,使後者可逐步培養出獨立承接研究專案之能力,此為縱向之合作方式;另外,更希望教師們亦可從事橫向合作,意即如曾部長志朗於二月份高教簡訊「重建大學教育的基礎建設」一文中提及,台灣所欠缺之跨學科研究(缺乏質的普遍性與整合性)。期望本院同仁能朝院內跨系之整合研究,之外更可擴展至跨院學門間的合作,甚至跨校間的合作,或有可能從事之研究具有國際性。各位教師同仁應秉持同舟共濟的精神,相扶相持,互切互磋,唯有全校共同成長朝陽才能在這個競爭的社會中生存。
次之,大學教育之目標除為作育英才外,更應肩負起社會責任,提供所長與社會大眾資源共享,希望本院各系(所)能支持推廣教育中心開課,將大學的專業與社會大眾分享,並將人文思想的種子散播於逐漸功利化的社會之中。
再之,在網路發達的時代,各國資訊傳遞已不完全受限於時空。欲在最快速的情況下獲取最新的資料,除電腦運用能力外,即是外語能力的培養了,至於如何提昇學生之英語能力,本院所屬應外系更是責無旁貸。本學期設立之英語屋及劇場是一個好的起點,期望能夠有效規劃與推展,使之發揮最大的功效。
本校為科技大學,本質與任務畢竟與高教體系大學校院有所不同,學生、家長與社會對本校之期許亦不相同,因此本院各系徵聘教師應儘量考慮教師之實務界經驗,在規劃課程時,務求理論與實務的印證與落實,此外更應該安排學生有機會至業界應用所學的機會,如此才能提昇學生之專業程度與就業競爭力。
本院自八十七學年度始開設學院共同選修課「人文社會學講座」及「藝術概論」,因成效良好,九十學年度起將推廣為全校共同選修課;八十八學年度辦理低成就學生輔導制度,亦獲學生好評,現擬結合教務處統籌,施行範圍除本院外,另包含理工學院學生。此外,院內亦正積極推動學生閱讀好書的「博雅教育」,目前先由傳播系開始,不久的將來,希望能在全院實施,期能帶動風氣,增添本校學子人文氣息與涵養。上述種種,無非是希望本院全體同仁能以培育人文種子的搖籃自許,有好的構想先以系、院為試行範圍,在奠定基礎後,進而推廣至全校,甚至社會。
最後,各系教師如對學院有任何的建議,歡迎透過院務研討會及教學研討會集思廣益,共同為人文暨社會學院的未來規劃出更美好的願景。